车窗外的风景如退潮时细碎的波浪,波光粼粼。旅人披着时光,被拥为自己的帝王,脚下的路和生命的节律一样在呼吸里自然形成。在中国,公路的触角四通八达,塑造着高原、湿地、冻土、山川、湖泊、沙漠、农田和城市日新月异的模样,也沟通着天南海北的人间悲喜,而这些人与景则见证了条条大路的斗转星移。

公路纪录片如同它要记录的旅行,赠予观影者的不只是新的景物,更有新的目光。镜头打捞的不仅是风景,还有日常生活里深潜而沉默的爱。随着纪录片动身上路,观众总能被跃跃欲试的生之意志、未知的使命召唤和不期而遇的诗意瞬间捕获。

做内心世界的地理学家

《大美中国路》中的每个人都似箭一般飞往未知的前方,对于一直在路上的人来说,旅行是一种方法和追寻,能在生活的背面勾勒名为自我的面具轮廓。第一期的主人公是中国第一个以合法手续自驾环游欧亚大陆的廖佳。她自驾二十五年,五十二岁依然潇洒如初,在公路的舞台上贯彻从高中就开始的对地理的喜爱。

她直言自驾的魅力在于自由。这种自由是学会与己为友并享受孤独的终生浪漫,是海阔山高任我行得无拘无束,是五湖四海皆知己的豪情蜜意。

...

《大美中国路》剧照

纪录片里,廖佳对新疆G30高速路段的偏爱除了来自被称为“一桥改变新疆命运”的果子沟大桥,还来自老朋友哈萨克妹妹和马迪古丽一家。老朋友们听闻廖佳的到来四处传话,库尔德宁牧民唱着“我们都是一棵扎深根的大树,和树枝一样,永不分离的大家庭”,换上节日盛装,手拉手跳起舞来,舞步轻盈,像马队里奔腾的骏马,像草原上欢跳的羚羊,像雪山上翱翔的鹰。

...

《大美中国路》剧照

土地与人共同组成了廖佳心中的中国风景公路。自2007年开始,她着手建立中国的风景公路数据库,用她二十多年的经验去帮助人们打开路网的不同支线,包罗万象又与众不同。目前数据库已经覆盖了国内百分之八十的地区,但廖佳仍在路上,体会过自由的人也不吝于分享,“旅游是种体验,我觉得我这个线路能够让大家,有一些小小的愉悦和幸福,这个就很好了”。

不断有人沿着廖佳留下的足迹探索自己的世界边界,生命不息,步履不停。但更多的人是将旅行视作生活的暂停键或一次焕然新生的体验卡。专注于二手车的自媒体工作者李乐皓就是这样带着与自己有多年隔阂的父亲,踏上了G318这条川藏公路。陌生的环境刺激着新的关系,跳出礁石暗藏的生活环境,父子二人紧张已久的关系获得修复和新生。

...

《大美中国路》剧照

公路行让父亲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色,目睹了儿子真正的成长,也让儿子获得了在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以外的的满足感。彼此在新的交流环境中撞见了对方以往被忽视的模样。上路有时是为了跳出日常,但它也会反哺生活。

旅途可以是生活的飞地,旅行却不是逃避生活,而是对内在世界的审视和对新的关系的追寻,是去成为内心世界的地理学家。

物的果壳与生活经验的辎重

除了人的故事以外,纪录片《大美中国路》讲述了与公路相关的物的世界。其中最重要的是汽车,它是人的延伸,是旅途中移动的家。更重要的是,打开一位自驾者的车厢,帐篷、望远镜、炊具、收纳袋、燃具、摄影装备等等,应有尽有,置身其中,旅人在果壳里也能坐拥宇宙。

这些物并非简单的容器,每一处都是人自我意识的表达,是生活经验的辎重。李乐皓走入二手车行业就受儿时父亲维修计程车的影响,精密的机械和复杂的按钮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那时的计程车多是捷达牌,皮实耐用,这让他决定上大学为自己买的第一辆车选捷达车,儿子降生也特意取名“捷达”,寓意健康长久。

#与公路相关的物

这些物并非简单的容器,每一处都是人自我意识的表达,是生活经验的辎重。

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而言,买车是件重要的事。这笔不小的开销往往寄托着许多人对美好生活和未来可能的畅想,有人一次次回到起点,有人不断寻找新的终点,车是心灵出逃的载具,也是抵达希望的可能。

一辆车的背后总有一段回家的路。纪录片里,贵州“的哥”汤永明凭借在塔克拉玛干的沙漠公路上一箱油跑1952公里的记录一鸣惊人。此后又逢贵阳村村通公路,汤永明决定继续与路为伴,不转行。

《大美中国路》海报

这次他充分利用了中国的公路建设,当起汽车维修厂老板的同时,向其他的哥爱心推广汽车节能,并传授柴油车维修,还参与了“送抗战老兵回家”的公益活动。汤永明认为,修车是一个很平凡的事,但所有的平凡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公路是他逐梦的引力,汽车则是世界缩影与内心广阔所在。

一条公路,是“走出去”,也是“引进来”,犹如冷暖流交汇的渔场,漫长广阔的公路上动人的故事在不断涌现。在《大美中国路》的最后两集里,美国人林登自1984年来京留学后,在中国走访村寨三十年。2004年,林登在云南大理修缮了一座老宅,经营着乡土中国与环球世界的沟通窗口。绿野救援队队长海猫则高兴于公路将生命线延展至更远,救援车不再难于无路可行。公路同汽车、繁星和生命分享自己的命运,见证了人间的悲欢喜乐。

...

《大美中国路》剧照

何为大美中国路?纪录片在每一集最后借不同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也许可以借用费孝通先生的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公路纪录片的遐想

作为一部介绍中国公路的纪录片,《大美中国路》的独特之处自然是每集的主人公——中国公路。

超越500万公里的旅程如何抵达屏幕前的观众?纪录片举重若轻,“大题小做”,将这个看似有些过于宏大的题目巧妙地串进了人与景的陪伴中。

它将逐梦人和摄影师两两组队。他们行囊轻便,原本互不认识,一起在公路上开开停停,白天端详路过的桥梁建筑,晚上仰观星辰,足迹遍布中国的风景公路、乡村振兴的财富路、救援的黄金生命路,以及一条条默默无闻但因人行走被人挂念而成为生活陪伴的公路。逐梦人充当摄影师的领路人,摄影师又为观众增添新的梦的养分。

每集二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长犹如轻装上阵的背包客,邀请观众来一趟影像世界里的说走就走的旅程。在纪录片的这五段旅程里,中国公路的美在风景更在心景,蜿蜒前行的异域之路是美的,十年如一日接送孩子的陪伴之路也是美的。所有的细节被公路串联,像云霞满天的织锦,斑斓灿烂,层层叠叠,彼此相连。

...

《大美中国路》剧照

而对于观众而言,雪山皑皑,江河滔滔,月光皎皎和日常生活很美,但纪录片的意义还在情节之外。《大美中国路》提供了一种生活的遐想。它既鼓励人们去建立生活的附近性,发现社区周围道路的变化,重新想象生活。它也用超然而不煽情的姿态,去呈现远方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公路纪录片替暂时无法出行的观众上路,是观察者,是领路人,是见证员,也是参与者。它告诉屏幕前的观众,你并不是孤军奋战,只是你的同伴在远方,在路上。也许旅途并无那么多恍然大悟,焕然新生,可是只要动身,依然有风景在召唤。

德国纪录片导演赫尔佐格曾说,如果他开电影学校,学生入学的首要条件不是考察理论知识或拍片技能的多与寡,而是一段五千公里的徒步旅行和一本厚厚的旅行笔记。这意味着一部纪录片想真正进入他人或他物的存在深处,需要经验的穿透。

#中国公路的美在风景更在心景

一部纪录片想真正进入他人或他物的存在深处,需要经验的穿透。

《大美中国路》是腾讯新闻谷雨影像和捷达联合出品的系列公路纪录片。

五位深耕于中国公路的逐梦者和五位用镜头为观众增添梦的养分的摄影师,携手探索中国公路的辽阔与神秘。从连接乡镇与城市的县道到沟通不同省份的国道,每一条道路都有它自己的精彩世界。纪录片已于7月15日正式上线腾讯新闻,目前已更新3期,总播放量突破2700万。

...

《大美中国路》剧照

陌生的面容,在渺无人烟的荒野遇见风雨的典礼,头顶的太阳与迎面的风,回归人声鼎沸的闹市所察觉到的微妙差异,这些经验像坚硬的矿物记忆着旅途的变化,透过影像,散发着生命的热度和气息。

《大美中国路》记录的故事也是如此。纵横交错的公路像毛细血管,四处蔓延,通往这片富有生命力的华夏土地的各个角落,一切人与事在上面交错如云锦,似流星飞奔,又似天河摇曳。天地大美,四时序列,万物荣枯,永远交织,以至于无穷。

作者:Lou

编辑: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