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十二时辰》里,第一次认认真真地看他演戏。李必这个角色虽然年轻,但手段犀利、杀伐果决,外表看似清高孤傲、实则又有血有肉。那是一个难度很高的角色,但千玺的眼神里一直很有戏。
而在《少年的你》中,他的表现则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对于第一次担当电影主演的他而言,这实在是一个很高的起点。

小北是一个从小混迹街头的人,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的泥泞里,过着和他这个年纪的高中生完全不同的生活——终日打架混日子,目光所及没有未来。他对世界有自己的见解,但无力挣脱自己的人生,直到遇到陈念。
他演得生猛而又细腻,从头到尾都提着一股劲儿,是掰扯不开的锐刺和柔软、傲气与自卑,直到最终的狱中相见,才在笑容里有了些许释放。
周冬雨和他的对戏,有些遇强则强、互相抬戏的意味,一如当年的《七月与安生》。

周冬雨饰演的陈念,这个陷入绝望与无助中的乖女孩,是相对比较阴郁、外弱内刚的。她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沉默寡言的好学生,却遭遇了种种不幸,在短短几个月中经历了人生的重大变化。所以,她的整个表演所突出的是各种不同层次的哭戏,里面带有强烈的不确定性与流动感。
而易烊千玺饰演的小北,由于悲惨的身世,从小就要学会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人物的外壳势必要比实际年龄大上一些。小北相对陈念而言更为定型,情感外露得更少、更内敛。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北这个人物在戏的空间上是受到压制的,相反,易烊千玺的表演在限制下仍旧显得非常锐利,在演法上和周冬雨有蛮大的差异,两者的表达方式其实是不同的。
在电影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小北的打戏,这些戏的来由常常被省略,只有脸上的伤痕不断刷新着。“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没本事被欺负的人,和有本事的坏人。”他多数时候要让自己成为后者,才能在一间破小的危房里活下去。
这些伤痕并非是所谓的“男人的勋章”,不过是人能活下去的证明。他和奋战在备考前线的陈念,看似过的是两种生活,实则又是相似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唯有彼此理解对方。陈念问他疼不疼,他答道:“陈念,你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
另一类经常出现的场景,则是带帽尾随,连监控的窥视都要想法设法躲开。这种隐藏的、掩饰的、躲闪的眼神,但凡其中流露出细微的真情,都是致命的。而这也是电影中易烊千玺的表演,之所以惊艳的原因——是在派出所时突然张扬地大喊“想活命就闭嘴”,是在乱糟糟的床上说起身世时突然划过眼角的泪痕,是在骑车载着陈念时隐隐显露的微笑。
这张脸因此变得生动,在隐匿的背后有着复杂的情感。就是如同这般抓住精准细节的同时又不去做刻意放大化处理的表演,才能扛住这么多特写镜头的堆积,让观众感受到角色自然的生活质感,相信银幕上的易烊千玺就是小北。
易烊千玺演得最让我动容的一场戏,是小北所主导的、被抓前的“离别”。
这是对他们相遇的回应,两人仅有的两次接吻都是“情非得已”、都是“血肉模糊”,但却因为不同的情感,而走向截然相反的方位。易烊千玺在这场戏中放出了自己此前所积攒的全部能量,强烈、纯粹。
《少年的你》不过是曾国祥执导的第二部长片,却再次远远超出了我的期待。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他在这部作品对前作《七月与安生》的继承与改变——仍旧是大段的手持、人物大特写,仍旧是在层次复杂的大胆反转中揭示人物最深的情感。
但不一样的是,《少年的你》将一切都处理得更加极致,无论是前半部中的校园问题,亦或是后半部中与成人世界对抗的纠葛,都严密地构成了一幅更为鲜明、猛烈的社会样貌。《七月与安生》中的“走出去”,与《少年的你》中的“走出去”,已然不可同日而语。致小北,也致所有人。希望身处暗夜里的你们相信:憧憬光明,就不会惧怕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