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看完就不清楚为什么叫做大卫戈尔的一生,后来回去翻看大卫戈尔第一次回忆时课上的讲演,他在讲台上引用拉康的理论:幻想必须是不现实的。所以他得出结论:活在幻想中是永远不会快乐的,一个真正的人,一直追求目标与理想才是真正重要的,衡量一个人不应该是他的欲望实现了多少,而是看他的品格,如真诚,同情,理性,甚至自我牺牲。
“自我牺牲”!!所以导演早早埋下伏笔,大卫戈尔的一生,就是为了他毕生追求的目标——废除死刑,去不断争取,奋斗,甚至做出一场自我牺牲的戏,去达成其毕生追求。整场电影就是大卫戈尔的追求史,所以叫做大卫戈尔的一生。
其实导演需要活得通透,才能导出通透逻辑清晰的故事线,人物的性格线。中国压抑太多,导演们有才,但苦于自己都深陷于自己的世界道德观中理不清楚,所以中国电影三不三,四不四,要么晦涩得难以下咽,要么幼稚得幼儿园小班。
注意到一个细节,美国电影总充满着各种极度生活化的细节与台词,有种仿佛换个演员就不会说出这种台词的精确性,例如小孩玩泥巴时旁边大人在打拳,不知道编辑是怎么不清楚演员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不知道,但令人印象真的很深,这不是电影,这就是现实啊,这种生活细节一出现,面对着各式各样的运镜,蒙太奇诸如此类的人为安排痕迹,我不再感觉到欺骗了,我仿佛知道这些都是次要的,这个故事真实发生,导演知道那么多细节,这个故事一定是真实的,这些人为安排痕迹都是为了重现这个故事所用的方式而已,不要介意他们。
就这样,我被彻彻底底地说服了,于是沉浸,于是感慨。
最后没有再现“最后一分钟营救”,这个胃口吊得我有点难受。
原来这就是他的一生啊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近来看书看比较多,电影相对少了。西哲的思辨与东哲的道德完善,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占据我全部的思考,以至于在这么一个百无聊赖的午后,看完这部电影,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许久,许久,未被艺术所浸透。那种从心中涌上大脑的通透酸涩感,已经阔别我有 ...
电影人(电影爱好者)的梦
斯皮尔伯格,从最开始的纯商业大片《大白鲨》,到后面的反战电影《辛格勒的名单》——我认为是神作,再到动画电影《头号玩家》,他都在将自己塑造成“好莱坞里的头号玩家”的形象。所有即将或已经步入电影之路的人,都会想要了解这位电影大师的生平, ...
确实人人都喜欢下巴颤动,但是...
实际上,这是一部于伦理,于法律,于社会都应该被禁播的电影,或者说,它甚至不应该被制作出来。14岁少女与成年男性的性关系,被正名为男性视角的合理正当行为,如此一部以男性视觉快感为噱头的影片,在女权主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21世纪,是对女 ...
有时候会有一种很莫名的行为,就是对于一些在影史上名列前茅的名作,产生一种舍不得看的心理,这是由于我迷恋那种即将看完一部极好的电影时,那种心灵的强大震撼,仿佛内心的大门被缓缓打开,里面可以看到最真实的自己,最真实的世界,那是一个最真实 ...
有时有一种莫名心理,对于某些影史名列前茅的名作,会舍不得看,原因是我迷恋那种即将看完一部极好的电影时,心灵被强大震悚,仿佛内心大门被缓缓打开,里面看到了最真实的自己,最真实的世界,我知道那是一个最真实的本体世界,是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