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諾普Parthenope(2024)的劇情介紹
Partenope(意語拼法),她和她的城市同名,但她不屬于海妖或神話人物。從1950年出生到現在,她漫長的一生體現了人類存在的全部色彩:青春的快樂和消逝,古典美的時過境遷,無意義和不可及的愛戀,平淡的調情和瘋狂的激情,卡普裡島上的月夜之吻,幸福的瞬間和痛苦的延續,真實和虛構的父親,結束和新的開始。還有許多其他人物:被注視和被愛着的男人和女人,他們的憂郁和沮喪,他們的焦躁和失望,他們對再也無法因一個優雅男士在街頭跌倒而發笑的痛苦。所有這一切都伴随着時間而流逝,時間是她最忠實的伴侶。還有那不勒斯,她誘惑而迷人,她喧鬧又大笑,她也知道如何傷害你。
帕特諾普Parthenope(2024)的影評
每個人都想知道她“在想什麼”
生活在極端之城那不勒斯的人間尤物帕特諾普,如同一朵絕望之谷的玫瑰,鮮活地孤獨着,美得不可方物。她“ 憂郁又輕浮,堅定又倦怠 ”,愛情成了她唯一的生存意志和生活方式——以愛求生。但她從未認真過。她人盡可夫,對一個從直升機上發來邀約的富 ...
在神話廢墟上起舞——論《帕特諾普》的哲學狂歡與視覺暴政
保羅·索倫蒂諾的《帕特諾普》是一曲獻給存在主義的安魂曲,用那不勒斯的鹹澀海風與希臘神話的腐朽屍骸,熬煮出一鍋辛辣的現代寓言。影片不提供答案,隻抛出鋒利的诘問——正如女主角帕特諾普在論文答辯時被教授反問:“你們年輕人隻想要答案,卻不會 ...
真的如坐針氈!索倫蒂諾去給Saint Laurent拍南藝風情廣告大片吧,能不能不要執念于拍一個完美天才人見人愛男女通吃沒有受過任何實質性挫折的富家美女的故事?這和給我看一個人類高質量男性跳舞兩小時沒有任何區别。我也想Make Napoli great again,但拜托不是這樣…
索倫蒂諾每部電影都仿佛在拍廣告片,那是因為意大利整個國家被困在文化景觀裡,遺址是無法拆除的,并因此缺少發展現代文明需要的空間。生活在意大利的人,生活在人類學研究中的人,其身體和舉止天然帶有一定的景觀意味,一舉一動甚至做愛都是文化。這一部是老生常談,但依然具備可看性。
索倫蒂諾拍虛無與惆怅還是有一手,但可惜越來越不知節制
那些讀博期間困擾很久的負面情緒都随着這部蘊含哲理的詩意影片而一一化解,感謝索倫蒂諾
那不勒斯風光大片,還是這種令人昏睡的絕美畫風,這次的焦點是一個“絕美之人”,索倫蒂諾用盡一切方法把她拍得宛如古典美神…她有一副純真的面孔,舉着煙慢悠悠走過每個人眼前,細高跟發出輕微的聲響,對每個愛慕她的人若即若離,小号配樂也好溫柔
[Cannes 2024]場刊竟然這麼低……?就我覺得它是一個寓言故事的拍法:大半篇幅在描寫易逝之物(年輕、美貌、愛,和那不勒斯的黃金時代),而片子的最後半小時,伴随着女主終于得到“人類學是什麼”的答案,時間飛逝,仿佛以往被視作永恒的化作廢墟隻要一毫秒,她也不再回到那不勒斯。我承認它不是一部很“進步”的電影,但不至于跟Marcello Mio相提并論吧?
1.索倫蒂諾總是用羅馬風情畫的方式拍着阿瑪柯德。繼承了費裡尼充斥着色情凝視的粗俗,也浸潤着他看透輝煌下空虛的詩意。女主人類學論文的題目:“奇迹現象在現代社會中的文化影響”,也是他們電影共同的主題。2.帕特諾普的确是被物化的,索倫蒂諾在結尾藉由這個當代塞壬之口清楚地承認她是個比喻:“我曾悲傷又輕浮,堅定又懶散,就像那不勒斯”。那不勒斯,才是真正的片名。于是她和電影都在2023年告一段落,因為23年夏天,這座城市在馬拉多納離開後,終于再次奪得意甲冠軍。3.女主穿過舊城街巷的夜晚,鏡頭曾捕捉到一個繃帶蒙住了右眼,很像莉拉的黑衣女孩。後來看聖詹納羅教堂血祭的人群中,也有位身披黑紗,眇一右目的老婦人。聖血不融,經血直流。4.比利·懷爾德,一個人類學家。5.自由無門但門闆放下竟是床榻。6.Era già tutto previsto太好聽了
2.0 / 索倫蒂諾無中心隻傳道的拍法實在是沒必要肉身化為一個如此具體的人物,也沒有必要搭建完整的人生軌迹,更是沒有必要假模假式地添加什麼觀看與視覺的概念。但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五十年他的作品在廣告業依然會有非常寶貴的參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