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電影,對于觀衆來說,就其本源,可以分成兩種類型——

我以前知道的人和事;

我以前不知道的人和事。

而這兩種類型,觀衆的興趣點,或者是說賣點,截然不同。

比如《熱氣球飛行家》中的James Glaisher,比如《馬戲之王》裡的P.T.巴納姆,這兩個人物對于我們不同觀衆來說,明顯是陌生的,前者是一名十九世紀的科學家,後者說白了就是個馬戲團長。

...
實話實說,如果不是絕美的高空畫面,這片子要多無聊有多無聊,小雀斑裡面的表演,硬生生把一個科學家變成了一個變态

别說是中國觀衆了,連他們祖國的觀衆也不見得知道他們的來曆。

那麼面對這些從經曆、成果、貢獻、性格全然陌生的人物,影片應該怎麼做才能讓觀衆花錢買票進入影院呢?

如果想流水賬一樣,記錄他們的生活,或者是工作的方面,無論你使用多麼精彩的剪輯、配樂、鏡頭,無論你請來的演員有多麼活靈活現,演出了真實人物的靈魂,對于觀衆來說,依舊是無趣的,因為我們很難對一個陌生或者遙遠的人事物産生興趣。

所以這兩部影片都在故事以外找到了各自能夠吸引。

《熱氣球飛行家》将影片構築在了一個極限的環境中,萬米的高空,此時吸引觀衆的,是高空的絕景、是畫面,是突如其來的危機、是主人公的命懸一線。

此刻,傳記片變成了傳記+探險的綜合類型。

《馬戲之王》則是在叙事手段上另辟蹊徑,它以歌舞劇的形式來講述巴納姆的經曆,而且它呈現給我們的,是完全不輸于《悲慘世界》電影版的精彩歌曲,該片無論是在内地還是海外的成績都可以稱得上成功。

...
我可真是個有福之人,當初看這個電影是在杜比影院,裡面每首歌曲都好聽

而另一方面,也導緻本片的傳記要素幾乎都被美妙的歌曲和舞蹈所遮蔽,使得該片幾乎被從傳記題材中剔除,人們已經不在乎在一百年前巴納姆的事業是多麼出類拔萃和光芒四射,我們記住的隻有“this is me”。

無限擴大傳記人物某一個方面或者某一件事情的篇幅,擴大其中的娛樂性、商業性,甚至是為此來修改曆史,來吸引觀衆的注意,幾乎是當今傳記題材自救的不二法門,可犧牲的則是對這段曆史或者是這個人的關注。

這一點在運動人物傳記上往往更明顯,畢竟它可以兼容曆史傳記和體育兩個方向的受衆,這種電影裡,激動人心的競技場間是制片人的鈔票保證,而曆史人物往往成為了競技的玩偶,觀衆們會忽略影片中人物對于曆史的貢獻,而隻是将眼睛關注在那些進球,或是彎道超車的一瞬間。

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2019年6月上映的《絕殺慕尼黑》票房接近一億,2019年12月的《教授與瘋子》則隻有270萬的票房。

...
當年被這個海報所吸引,這個片算是進口體育題材裡排第二的,比它好的就剩《摔跤吧!爸爸》

曆史傳記片本就是個票房困難戶,從創意思路上看,它本就是希望讓觀衆們去了解那些隐藏在曆史泥沙下被暗藏的明珠,去了解那些被人忽略的偉大瞬間。每一個導演都想把自己的電影拍成一部《人類群星閃耀時》。

但很遺憾,大部分的觀衆來影院是娛樂,不是為了受教育,所以被迫的,大部分的傳記題材都需要以傳記要素的犧牲來換取娛樂性的提高。

《氣墊傳奇》由亞馬遜出品,算是第一部大規模投放到院線的流媒體片方電影,它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目前全球票房接近9000萬美元了,對于一部沒有特效,沒有爆炸,沒有豪車美女,甚至沒有拳拳到肉或者随便一個投籃、進球的傳記電影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
這個片在商業市場上更大的意義在于流媒體和院線段的和解,之前因為窗口期等等原因勢同水火

就像我在本文一開始提到的,這部《氣墊傳奇》就是屬于第二類的傳記題材——

它講述的就是一個我們知道的人,我們知道的品牌的故事。

它的視角放到了一個偉人的背後,他的側面。

即使如此,他的背影也依然閃瞎衆人,讓我們面對一個後背也無法挪開視線。

在《氣墊傳奇》中,觀衆需要的,不是去了解已經知道的關于飛人喬丹的一切,觀衆們是作為這一系列偉大曆史瞬間的參與者而融入其中。

看到喬丹和耐克簽約的一刻,看到喬丹一代橫空出世的一刻,看到喬丹商标出現的那一刻,那種見證曆史的激動和參與感,便是本片的核心賣點!

...
喬丹一代出現時,我相信籃球迷的心都會啾的一下,來了悸動

《氣墊傳奇》講述的不光是飛人喬丹,它也是在講述耐克這家公司,不僅僅隻是刻畫了這個簽約的核心人物,耐克籃球部的桑尼(馬特達蒙扮演),它刻畫的是一個團隊,從頂層的公司老闆菲特奈特,到下面的球鞋設計師,它刻畫的是整個耐克公司的精神——

一個公司能否容忍和接受一個偏執狂,決定了這個公司的高度。

...
馬特達蒙和本阿弗萊克一對好基友,在影片中的交鋒,柔而不烈,敏而不鈍,兩個視角的碰撞,最終因為一個目标再次站在了同一條險峻的路徑上。

耐克是一個擅長做宣傳的公司,這種擅長直接擴展到了《氣墊傳奇》裡,我不相信耐克沒給這部電影贊助!

影片可以說是分章節的,而這種章節的斷層感并不明顯,畢竟是一個時間線,一個故事線,一個主線任務,而之所以稱之為章節式,是因為每一個關鍵的時間點上,影片都會以耐克十原則裡面的一條作為标題。

...
說起守則,讓我想起斯坦利庫布裡克了,他的家裡有著名的阿伯茨米德13條守則,挺有意思的

所以,這個電影也算半個耐克宣傳片。

但是這部電影的票房可不是靠耐克員工的團體包場來實現的,所以它的真正賣點在哪裡呢?

是那些曆史的瞬間,是這些瞬間的前一夜,是這些參與曆史的人在那曆史一刻之前的猶豫、膽怯、不安、緊張。

全片圍繞着如果說服喬丹和喬丹的目前,作為這個核心的一刻。

影片一開始,其實節奏挺緩慢的,直到一個非常平凡的鏡頭——桑尼在錄像裡看到了一個喬丹的投籃,他不停的回放,随着鏡頭的拉進,馬特達蒙眼中的光芒越來越亮,我們知道這是一個曆史性的一刻,一個傳奇就要到來了,影片在這一分鐘,烘托氣氛相當到位。

...
本片在服化道上挺用心的,裡面會發現好多80年代的小物件

這種頻繁的回放之後,整個影片的節奏開始提升,而影片的矛盾沖突點也就出現了——

喬丹不喜歡耐克,以及強硬的經紀人和比耐克占有率更高的競争對手。

這部電影除了歌頌了耐克公司,另一半,是贊揚了喬丹的母親德洛斯喬丹,所以這部電影比起商戰來,其實更多是在講述人和人的溝通。

桑尼如何說服菲特奈特和他的團隊賭上一切,去說服一位母親,而那位母親又是如何在現實面前看到了更遠的未來,并為了自己的兒子提出了開創性的條件,兩方攜手打破了規則。

...
影片最後,向觀衆們介紹了這些參與曆史的人在做出這次偉大決定後,所得到的成就

這一切的故事,對于美國觀衆,對于已經在NBA文化中沉浸了幾十年的美國人民來說,是熟悉的,幾乎每一個人都知道喬丹的輝煌。

所以面對一個熟悉的人,一個偉大的運動員,影片帶領着我們仿佛穿越時空,我們飛到了他們的面前。

我們看到了桑尼當時手中彈藥不多,他出不起足夠優越的條件;

我們也看到耐克公司當時在球鞋領域的弱小,可憐的費用;

我們也知道了比起和耐克簽約,喬丹更想要一輛紅色跑車。

...

影片在展現給觀衆的是曆史中不曾提及的困難。

正因為了曾經不可能,曾經無法打破,所以現在它值得走上曆史的舞台。

桑尼此時所擁有的王牌就是——

他比所有人都要更強烈的相信喬丹的偉大,這種偉大是獨一無二的,喬丹是值得他孤注一擲拼盡所有的。

這裡的所有人,不包括德洛斯喬丹,一位母親。

二者正因為抱有同樣務必強烈的信心,而産生了默契的共鳴。

此刻,電影給予了觀衆見證這種化不可能為可能的機會。

當你知道了這件事的艱難,才會為它的成功而興奮。

此時桑尼的一段演講,仿佛先知一般,影片此時插入喬丹的曆史瞬間,完美的契合了這一段獨白的内容。

...
這個鏡頭應該是喬丹卷入的黃金俱樂部事件

這件事情越偉大,這種興奮感就越強烈。

所以在影片最後,以文字的形式為觀衆總結了耐克喬丹品牌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它近一步告訴了觀衆——我們的所做的,所參與的事情,是無比偉大的。

以《氣墊傳奇》的特點,作為第二類傳記題材的總結,歸其幾點,簡單幾個詞便是——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和他欣賞同樣的景色。

還有他影子裡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