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亞歐青年電影展,邀請到印度著名導演、編劇、制片人維德胡·維諾德·喬普拉(Vidhu Vinod Chopra) ,他的最新力作《在12年級的失敗》(The 12th Fail,2023),作為影展閉幕片在中國澳門進行首映,維德胡導演将親臨現場參加映前交流。藝術總監馬可·穆勒先生緻力于關注世界各國和地區的電影動向,将更多優秀導演作品帶到國際舞台,這次他将觀衆的觸角延伸到印度這個神秘國度。通過本文,讓我們跟随印度大師導演一起感受曾在印度發生,同樣依然正在發生的真實故事。走進維德胡的電影世界,感受印度寶萊塢電影發展曆史,以及作為制片和編劇的他如何制作出《三傻大鬧寶萊塢》等高票房印度電影。

維德胡導演首次執導是1976年從印度電影電視學院畢業後,自編自導自演的學生短片《猴山謀殺案》(Murder at Monkey Hill,1976)。影片講述職業殺手意外愛上刺殺對象的故事,是依托對話文本展開的公路短片,故事在男女主的長久徒步交談中展開。




維德胡導演長片首作《死囚牢房》(Sazaaye Maut,1981),改編自學生時代的短片《猴山謀殺案》。他在懸疑、動作和強烈戲劇張力推動下,探索人物複雜關系,這部分才能又在經典複仇電影《帕林達》(Parinda,1989)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維德胡導演駕馭類型片的技巧,在幾部電影成功面世後愈發成熟。他力求大膽革新,不僅為寶萊塢帶來類型化電影新風尚,也促進了電影技術革新。同時,導演依舊保持着對現實曆史的觀察體悟。而2003年,維德胡導演放下導筒,專注電影編劇。
他編寫的第一個劇本,是與印度著名導演拉吉庫馬爾·希拉尼(Rajkumar Hirani)合作,由維諾德·喬普拉電影公司(Vinod Chopra Films)制作完成,由此誕生印度最受歡迎的電影之一:《穆那大哥做醫生》(Munna Bhai MBBS,2003)。該系列第二部電影《黑幫大佬和平夢》(Lage Raho Munna Bhai,2006),通過黑幫大佬學習甘地生平思想的别緻巧思,以嶄新視角宣傳了聖雄甘地的非暴力原則。電影上映後,印度掀起空前的甘地熱潮。


維德胡導演編劇、制片和他公司制作的電影裡,不得不提的是《三傻大鬧寶萊塢》(港譯:三個傻瓜,3 Idiots,2009),這部沖出寶萊塢帶來全球影響的力作,第一次在中國大陸有寶萊塢電影這麼受歡迎,并在韓國、日本等其他亞洲國家掀起熱潮。影片由拉吉庫馬爾·希拉尼(Rajkumar Hirani)執導,印度著名男演員阿米爾·汗(Aamir khan)主演。電影讨論了一個普世問題:“教育系統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不同于寶萊塢傳統歌舞片,影片中歌舞片段充分融合劇情與生活化場景,講究鏡頭設計和剪輯,削弱了舞台感。影片到2017年一直穩居印度全球票房第一。

沖出寶萊塢後,維德胡導演向好萊塢進發。《受傷的馬》是維德胡導演進軍好萊塢的長片首作。電影翻拍自導演89年的作品《帕林達》。在《受傷的馬》中,依然可以看到油畫般出色的光影。維德胡導演同樣也将故事進行了适合好萊塢市場的本土化改編,為報父仇、黑幫犯罪、兄弟自相殘殺、故土難回等故事元素,與美國邊境沙漠的背景完美契合。導演也創新地使用了“白馬”這一精神符号,巧妙融合于劇情,并貫穿整部電影。



在深耕類型化電影、嘗試多元題材後,維德胡導演又重回《三傻大鬧寶萊塢》時期的教育題材。這次是關于“歸零,重新開始”的故事。這一次與幼年維德胡遙相呼應的,是同樣來自偏遠村莊的考生馬傑諾((Manoj)。


真人真事改編,直擊社會現象
印度類型片大師完成了又一部“底層逆襲”的勵志作品,現象本身或許比影片的完成度更值得深究。聚焦公務員選拔考試賦予了故事更明确的政治性:這一次人物奮鬥的目的不僅是實現個人價值,更是為了輸出一種政治理想。“誠實”和“堅持”是這種理想的核心,而通過最後一個懸念,作者把“成為公務員”這個勵志主角實際奮鬥的目标與這種政治理想做了部分的剝離。《在12年級的失敗》是本次影展的閉幕片,這構成了策展表意的最後一環。藏私的友情與無私的愛情、個體與家庭關系的彼此應和,英語-印地語的差序格局在失衡的邊緣順暢運行,一切都為啟蒙信仰而敞開着。
責編∶劉小黛
文/編輯:楊豔瑩
推介語∶金恒立
亞歐青年電影展媒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