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侵略》是典型的賽博朋克類型的科幻小說。

本書完全可以當作劇本來看,甚至很多地方連分鏡都寫好了。情節按照好萊塢的套路走。包括反轉和高潮的時間設計都是好萊塢式的。 在小說每一章的開頭,都是報紙新聞、政府公告、法庭判決等檔案,這個不多見,也是拍電影的套路之一。《機器戰警》系列就經常這麼做。

...

一、什麼是賽博朋克

賽博朋克是科幻的一個類型,整體占比不大,影響卻很深遠。 賽博朋克科幻的特點大體如下:

1、城市:陰暗潮濕,總在下雨,霓虹燈恍惚閃爍。

...

2、科幻:黑客、基因工程、網絡世界、虛拟現實,改造或替換人體器官,以AI加強或代替人類大腦,并操縱整個社會。

3、社會:反烏托邦,大公司統治,強烈的階級分化和貧富分化,無秩序,抵抗組織随處可見。

4、人性:到處滲透着麻木和混亂,毒品橫行。

5、哲學:賽博朋克的世界觀基本是比較灰暗的。無論情節如何發展,對未來的描寫都很消極。

二、賽博朋克小說

賽博朋克小說的先驅之作是威廉·吉布森的《神經漫遊者》,1984年發表。神奇的是吉布森不是計算機專業,那時也沒有PC的概念,作者卻構建出包括黑客和網絡在内的如此複雜而真實的賽博朋克世界。《神經漫遊者》同時獲得“雨果獎”和“星雲獎”。小說本身很晦澀,要讀過了前面三章才漸入佳境。《神經漫遊者》直接催生了電影《黑客帝國》。

...

有人說《深淵上的火》是賽博朋克,這本書雖然對宇宙和生命形态描寫光怪陸離,但其實和賽博朋克的世界觀相去甚遠。

三、賽博朋克電影

正是由于本身的特點,賽博朋克的電影雖然不少,卻鮮有佳作。因為影像化的表現很有難度,同時畫面陰暗,難有大場面。較早的經典是82年的《銀翼殺手》,尤其導剪版,完美地诠釋了賽博朋克的特點,這個電影評論兩極分化,喜歡的奉為神作,不喜歡的人視作垃圾。35年後,2017年,續作《銀翼殺手2049》上映,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畫面唯美,科幻感強烈,深刻地表達了賽博朋克的概念。

...

另一部賽博朋克電影的典型是2013年的《未來學大會》,這部電影比較奇怪,腦洞大開,但讨論得并不徹底,給人一種混亂的感覺。

另外,2013年上映 的《X戰警:金剛狼2》有一些賽博朋克的味道。

2017年的《攻殼機動隊》,盡管斯嘉麗·約翰遜主演,但是還是比較失敗,叙事及人物都沒有建立。

很多人把《機械戰警》、《終結者》、《異形》、《鐵男》、《1984》等都看作是賽博朋克,這些本身IP已經很強大了,沒必要往賽博朋克裡擠,重要的是這些電影雖然有部分元素,但沒有賽博朋克的世界觀。

賽博朋克電影最精彩的是《黑客帝國》系列。《黑客帝國》滿足賽博朋克的一切要素,但由于拍得太炫,反而不像賽博朋克了。據說94年劇本出來後,沒有電影公司敢拍,因為拍不出來。最後終于華納接手。2021年的《黑客帝國四》和《大話西遊三》一樣,完美地诠釋了“狗尾續貂”的含義,

...

和《黑客帝國》走相同路線的是2010年的《創戰紀》,翻拍82年的《電子世界争霸戰》,都是講虛拟世界裡的戰鬥,特效做得很糙,表現平平。

當然,有名的賽博朋克電影還有《全面回憶》、《少數派報告》等,介于《銀翼殺手》和《黑客帝國》之間,屬于專心講故事的電影。中規中矩,看着也還不錯。

除了上面介紹的電影,賽博朋克電影還有《黑暗掃描儀》(2006),《生死新紀元》(2008)、《特警判官》(2012)、《升級》(2018)、《阿爾忒彌斯酒店》(2018)、《阿麗塔:戰鬥天使》(2019年)、《末世紀暴潮》(1995)等等,質量不高,還是可以一看。

近一兩年,随着“元宇宙”概念的興起,“賽博朋克”文學和電影也會逐漸增多。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更多地在探讨未來的同時,反映出人們對人工智能的一種深深的擔憂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