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埃裡克·羅恩編劇,湯姆·漢克斯、羅賓·懷特主演,看到這串名字熟悉的朋友應該已經驚呼出聲了,這就是打造出《阿甘正傳》的原班人馬、金牌班底。如果說《阿甘正傳》以個體的視角去折射曆史的風雲際會,那麼《此心安處》則是在滾滾向前的時代車輪中,聚焦于近一個世紀中一個家庭三代人的生活變遷。

電影的故事并不複雜,但值得聊的細節與設計卻有很多:比如通過卓越的特效技術讓湯姆·漢克斯和羅賓·懷特演出了從少年到老年的完整人生軌迹,以及讓人眼前一亮的畫中畫剪接轉場形式。不過最大的亮點,毫無疑問是全片100分鐘的固定機位和多條時間線索穿插,由此而産生的奇妙時空體驗。剛開始,或許會對這種設計摸不着頭腦,但随着時間推移,在影片結尾時回望,邊恍然大悟背後的深意。

在我看來,影片的主角其實是“時間”本身。但時間看不見也摸不着,于是電影借助攝像機對準的這一方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以一種上帝視角帶領觀衆觀察生老病死,相聚離别,以呈現時光長河的滾滾東流。
從坐馬車駛過的古典貴族,到退役的二戰老兵;從飛機還是剛被發明出來的新玩意,到晃悠悠的家用掃地機器人,時間的流逝在此刻得以具象。

時間太過浩瀚,在它面前的人類渺小得如同滄海一粟,任何試圖留下痕迹的行為都無異于刻舟求劍。這種巨大的不确定和無力感排山倒海似的襲來,人類該如何錨定自己的位置?電影用固定的鏡頭下流淌的脈脈溫情給予我們答案:不是一幢房子,而是房子裡的歡聲笑語;不是遠處抽象的意義與價值,而是身邊具體的家人與陪伴。是這份愛,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在浩浩湯湯的時間面前,宣告自己的存在。

整部電影我最喜歡的一場戲,是懷特飾演的Margaret剛剛誕下與漢克斯飾演的Richard的女兒,Richard抱着女兒在月下的窗邊踱步。畫中畫一轉切換到數萬年前,一對原始人父母在不同時間同一空間下,坐在森林中抱着嬰兒指向挂在遙遠天空的皎潔的月亮。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這份愛,跨越時間,文明,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