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戈課》(The Tango Lesson, 1997)是由莎莉·波特(Sally Potter)所執導的一部優雅而性感的電影,探戈舞蹈的元素伴随全片,浪漫和自由也是其核心氛圍。影片裡現實與夢想的交錯,就如這部自傳體電影所創造出的迷人幻想。

...
莎莉·波特(Sally Potter)

影片中男女主角雙雙本色出演,波特導演從十幾歲便開始學習舞蹈,飾演男主角的巴勃羅·貝隆(Pablo Verón)更是一位著名的探戈舞蹈家,同時也擔任片中的編舞。曾有媒體評價巴勃羅為“世界上最好的舞者”,并稱道:“巴勃羅擁有上帝的雙腳。”影片中,一場場編排精美的探戈舞蹈讓觀衆穿梭和沉浸其中,享受到在舞步的進退間由節奏與激情所帶來的盛宴。

...
《探戈課》劇照

波特導演1949年出生于英國倫敦,她執導的電影包括《奧蘭多》(Orlando, 1992)、《縱情四海》(The Man Who Cried, 2000)等,近年來波特導演也一直在堅持創作、參加影展。在她擔任導演的影片中,又以《奧蘭多》(又名《美麗佳人歐蘭朵》)最為觀衆熟知,《奧蘭多》是給波特導演帶來最多榮譽和名聲的一部影片(包括曾獲奧斯卡獎項、威尼斯金獅獎提名和其他獎項),同時從該片中也能夠探知她的喜好與所擅長的風格。

...
《奧蘭多》劇照,本片中國版權由數夢DDDream獨家提供

02 電影夢的破碎導演人生

導演不僅創造夢,而且人生如夢。在《探戈課》裡,作為女主角的編劇薩利正在構想一場奇幻的夢,就像影片所呈現的,夢裡不是隻有黑白的單調對比色,更有鮮豔的色彩和獵奇的服裝。薩利和所有創作者一樣會陷入創作瓶頸,可能是一種排解,或是汲取、偶遇靈感的方式,薩利饒有興緻地前去觀看一場熱烈奔放的探戈舞蹈,還在演出結束後結識了著名的探戈舞蹈家。薩利可能并未料到,這次的探戈之旅将對她以後的生活帶來巨大影響,往後的日子她都将伴随着探戈,探戈也将與她的創作開始纏綿交錯。

...
《探戈課》劇照

十二節“探戈課”作為影片的結構,講述了一位電影創作者在創作之餘是如何喜愛上探戈并逐漸與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對于電影形式而言,《探戈課》屬于一種“元電影”。“元電影”(meta-cinema)指關于電影的電影,楊弋樞教授認為其包括“在文本中直接引用、借鑒、指涉另外的電影文本,或者反映電影本身創作、制作過程的電影”。波特導演的《探戈課》便是其中一類将創作電影的内容融入電影叙事的元電影。借以這種形式,《探戈課》中不僅包含形式上對電影本身的自我指涉,還帶來許多關于電影、電影創作和電影創作者的反思。

...
《探戈課》劇照

對于《探戈課》來說,另一層更有趣的意義,在于故事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高度相似。這種相似不僅體現在導演将自己的切身經曆和真實想法用電影的形式進行重新塑造,還在于整部電影的線性叙事讓自傳體形式為電影再次疊加了一層現實的意義,波特導演更是作為女主角親自上陣,幾乎本色出演——至少是讓觀衆相信波特導演本色出演了薩利在創作困境時期如何遇上探戈舞蹈,以及真實地演繹薩利多情、憂郁的生活經曆。

02 電影夢的破碎

在電影《探戈課》中,波特導演以女性的視角講述了創作電影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對電影創作心路曆程的關注和挖掘。創作者薩利在很多時候遊離在生活中,過着并不規律的生活,而學習和練習舞蹈讓原本的生活跳躍起來,很難想象她的生活中沒了探戈會怎麼樣。影片借用意識流的表現手法,以大量的舞蹈全景、中景鏡頭和腿部特寫鏡頭,使得動感的畫面和主角的情緒在恰好的狀态中同步、融合。

...
《探戈課》劇照

作為一名導演,影片中的薩利構想了一部非常有意思的超現實電影,融入了豐富的色彩、時裝和自己堅持的藝術理念。當薩利的劇本終于定稿,舞蹈家巴勃羅便自然地領着薩利在河邊跳起性感而優雅的探戈,而巴勃羅送别薩利的場景也極其浪漫,兩人在行進的水平電梯之間,以舞蹈的方式傾訴回轉綿長的留戀和告别。

可是,當薩利步入美國,這一出劇本卻如泡沫一般葬身在好萊塢這個創設夢的地方。薩利的電影似乎經受不住市場和商業的考驗,又或許是她自己自願放棄将會變得不完美的電影。與維姆·文德斯(Wim Wenders)1982年的影片《事物的狀态》(Der Stand der Dinge, 1982)不同——男主人公因無法平衡好萊塢的商業性與藝術性最終走向毀滅的結局,《探戈課》中的薩利至少還有退路,可以回去全身心投入到她在創作中愛上的探戈裡去。

...
《事物的狀态》劇照,本片中國版權由數夢DDDream獨家提供

電影本身是虛拟的現實,在夢想告一段落和事業失意後,薩莉仍然會堅強地繼續生活。但無論如何,探戈是影片中所預示的最好的相遇,就如影片中,薩利問巴勃羅,“你是如何選擇探戈的?”巴勃羅則溫柔地回應,“我沒有選,是探戈選中的我”。

03 探戈主角與人生主角

波特導演的前作《奧蘭多》改編自弗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 Woolf)的同名小說,波特導演将伍爾芙極其擅長的意識流創作方式靈活地運用在電影中,為這部電影增添了意味深長的文學性,女性的獨立和覺醒也在這部電影中被講述。《探戈課》延續了波特導演所擅長的風格和表達,加入導演本身對舞蹈遊刃有餘的理解,講述了女導演與男舞蹈家之間開放、自由的男女關系,當女性不再依附于男性,電影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獨立、堅持藝術夢想的形象。

...
《探戈課》劇照

影片中的薩利導演所構想的世界,其魔幻的感覺不亞于電影《八部半》(8½, 1963)中天馬行空的想象,但波特導演似乎正努力從那裡走出來。波特導演用薩利那個有着超現實風格的電影夢的破碎,來喚醒電影中生活的真實感,加上作為導演的女主角和作為舞蹈家的男主角的雙雙本色出演,讓觀衆有機會足以沉醉地體會電影中真實的浪漫。

...
《八部半》劇照

薩利放棄奇幻的劇本,想走出電影虛構的現實,從而步入真實世界的現實,但這一現實世界又同時是波特導演的設想和投射,步入一個浪漫的夢與現實的混合地帶。當她在演出中不自覺地領舞時,她渴望成為主角,然而卻遭到的是舞伴的指責,巴勃羅認為她應該隻是跟着他的腳步。或許在藝術的領地,導演和舞蹈家都渴望成為絕對的主角,在藝術創作和表現上掌握着話語權。

...
《探戈課》劇照

在這部自導自演的影片中,無論是為自己的經曆拍攝電影,或為自己所熱愛的探戈做傳記,波特導演在現實和陶醉的舞蹈之間,書寫回憶與交錯的時空。電影《探戈課》沒有明确的結局,十二節探戈課,隻是人生中一段美好的陪伴,也讓波特導演真正當了一回探戈的主角。

作者:長頸鹿

©《探戈課》(The Tango Lesson, 1997)中國大陸地區獨家版權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