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戛納,科拉莉·法吉特憑借黛米·摩爾和瑪格麗特·庫利主演的影片《某種物質》進入戛納電影節官方競賽單元。

她的新片《某種物質》在5月19日亮相,這部電影是在電影類型上的創新,恐怖片+女性視角,為我們帶來女性主義全新的視角。媒體場的現場氛圍非常熱烈,全場歡呼鼓掌。

在這一屆戛納電影節開幕以來,始終沒有一部“爆款片”。而它的亮相,口碑已經超出意外,觀衆甚至看完無法面對食物,生理不适表示很難評。目前海外媒體評價都在平均70分以上,所以它會不會像《钛》一樣成為戛納金棕榈爆款?

...

...
抛開書本x華語影評人場刊Day8,主競賽單元,《某種物質》3分繼續位列第一,驚現0分《薩特諾普》。一種關注單元,《阿曼德》4分居榜首。

...

...

抛開書本x戛納場刊影評人評論

程青松(青年電影手冊主編): 4

可能是我在觀影史上看到那麼多電影,關于女權的電影裡,最有力量、最有power的一部。關于女性力量,女性覺醒,女性複仇,都非常棒。

廢話隊長(廢話燃料) :X

出了影廳門那一刹那,大家都長出一口氣,然後四下看看,确認周圍的朋友是不是還活着。果然能引起全民話題的還是得靠這種東西。

忠澤(抛開書本記者):4

影片的身體恐怖來自于女性實際承受的暴力與痛苦,而它的瘋狂程度宣誓了兩件事的定義權:一方面,你們對女性正在經受怎樣的暴力想象無能;同樣地,你們對女性能承載怎樣的痛苦一無所知。難以承受但接受其中那些有源頭有表達的獵奇與殘酷,我相信這就是今年的金棕榈。(如果登頂,影片高潮部分與評審團主席葛韋格《芭比》開場的遙相呼應必将成為影史佳話。

董一驕(抛開書本記者):4

故事情節其實很簡單,立意也不算是很深刻,但确實是最極緻的用body horror這個類型片來講這樣一個厭女/雌競的故事。開篇特寫展現白男制片人的油膩就點出了好萊塢等娛樂行業帶來的男凝和厭女。但最重要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也是厭女的。其中還有母女關系這一層值得探索。最後那些噴射的血漿,不隻是噴射給電影裡的男凝制片人看,更是噴射給在座的各位。

...

文∶LOVIA GYARKYE

翻譯∶章久

排版:楊越婷

校對、責編:劉小黛

策劃:抛開書本編輯部

在這部由瑪格麗特·誇裡和丹尼斯·奎德聯合主演的第二部長片中,這位法國電影人探讨了社會對青春和美貌的迷戀。

科拉利·法吉特(Coralie Fargeat)執導的露骨人體恐怖片《某種物質》(The Substance)開播不久,伊麗莎白·斯帕克(黛米·摩爾,Demi Moore 飾)作為一個日間鍛煉節目的明星主持人被無情解雇。

這位前女演員的資曆:奧斯卡獎、好萊塢星光大道,但不足以挽救她的尊巴舞與吉利安-邁克爾斯風格的節目,這個節目被恰當地命名為《閃亮人生》。她的制片人是一個油腔滑調的人,名叫哈維(丹尼斯·奎德 Dennis Quaid 飾),他想用一個更年輕、更漂亮的明星來取代伊麗莎白。用他的話說 "這是網絡電視,不是慈善機構"。

在戛納電影節競賽單元首映的《某種物質》是法吉特的第二部長片。該片基于導演對性别歧視社會中女性可有可無的議題,這是她在 2017 年的超風格化血腥驚悚片《複仇》中首次探讨的主旨。她在該片中賦予了颠覆性的女權主義傾向,将一個被奸殺的陽光金發花瓶女友變成了一個複仇獵人。

...

在《某種物質》中,一位女性也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與低估作鬥争,隻是這一次她也在與自己作鬥争。法吉特将科幻元素(如她早期的短片《現實+》)與人體恐怖和諷刺相結合,展示了女性如何被性别歧視和年齡歧視的雙重力量所困。美貌和青春是本片的核心目标,但導演也将矛頭指向了好萊塢的陰森詭計,以及順性别異性戀男性強迫性的身體和心理侵犯。

法吉特炫耀着令人興奮的亢奮風格。超廣角、特寫鏡頭和泡泡糖色調為影片增添了超現實,有時甚至是不可思議的視覺語言。尤其是在肢體殘缺的時刻,英國作曲家Raffertie雷鳴般的配樂為影片增添了适當的不祥色彩。

《某種物質》中發生了很多事情,雖然其雄心壯志令人欽佩,但并非所有事情都能奏效。在2小時20分鐘的片長中,單薄的情節設計顯得有些吃力;有些場景,尤其是影片中間部分,是枯燥的重複,而不是巧妙的映襯。不過,摩爾和奎德的精彩表演(尤其是他們的表演)幫助影片在結尾處保持了令人捧腹的高潮。

...

在與伊麗莎白最後一次會面中,哈維的攻擊性加倍。他一邊往嘴裡塞蝦,一邊對伊麗莎白說,當女人到了50歲,她們就完蛋了。法吉特通過拍攝哈維嘴裡嚼着貝類碎塊的鏡頭,增強了他直言不諱的變态性。當他用臼齒碾碎這些珊瑚色的生物時,伊麗莎白用一種淡淡的厭惡近乎憎恨的眼神盯着他。奎德飾演的角色活在《某種物質》更多的諷刺意味中,而他的表演也恰到好處地回應了這一嘲諷。

哈維的話,再加上路人對伊麗莎白的白眼,促使女主角開始尋求解決辦法。她向匿名的 "物質 "傳播者求助,這個項目可以讓人們克隆出一個更年輕的自己。雖然Fargeat的劇本在表達公司的運營規模或他們在她筆下的洛杉矶是如何運作的方面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實驗的規則簡單明了。

當個體産生了自己的複制體後,保持平衡的生活至關重要。每隔7天,其中一個就會進入昏迷狀态,通過輸液管維持生命,而另一個則自由活動。然後它們就會交換。當然,問題的關鍵在于年輕時的上瘾。

...

伊麗莎白和年輕時的自己(瑪格麗特·誇利 Margaret Qualley 飾),蘇(Sue),在一段時間内遵循着項目規則。在《某種物質》的中段,有很多場景都在強調她們所受待遇的不同。蘇在節目中綻放光芒,赢得了哈維的喜愛,并有了自己的健身節目,而伊麗莎白卻在自己不為人知的陰影中苦苦掙紮。

摩爾為她的角色注入了一種内斂的絕望,這種絕望豐富了法吉特影片中令人不安的暗流。她在片中飾演了一個無法戒掉青春瘾的女人,盡管這種瘾對她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在一個特别強烈的場景中,Elisabeth被窗外蘇的巨幅廣告牌所困擾,為了約會而掙紮着離開家。她不知疲倦地補妝,每一次嘗試都揭示了這位女演員質樸外表下的層層苦惱。

摩爾在影片的後半段逐漸适應了角色對身體的要求。伊麗莎白最終明白,破壞實驗的平衡會降低她的活力。貪戀昏迷外更多時間的 Sue 變成了一種吸血鬼,而Elisabeth則萎靡不振。摩爾緩慢的步履和駝背的肩膀讓人更能感受到角色的痛苦。皮埃爾-奧利維耶·珀爾辛(Pierre-Olivier Persin)制作的特殊化妝效果讓伊麗莎白的凋零更加驚心動魄,更具說服力。

...

瑪格麗特·誇利的角色沒有摩爾那麼豐滿。她的角色隻是伊麗莎白的陪襯,似乎隻是為了幫助我們理解好萊塢對女明星的變态注視。這是一個遺憾,《某種物質》的導演曾經承諾,伊麗莎白和蘇之間的對抗會比我們看到的更有啟發性。

但現實是,這個實驗讓兩個角色陷入了與社會強加的标準一樣的有毒、自我憎恨的循環中。《某種物質》中最引人入勝的部分講述了社會習俗如何讓女性與自己作對。如果影片的制作水平更高一些,或許會深入探讨這一事實的複雜性,而不是簡單地圍繞這一事實進行編排。

...
Rosie Huntington-Whiteley身穿Victoria Beckham亮相戛納電影節《某種物質》首映紅毯

海外媒體評論:

英國每日電訊報|100

然而,正是摩爾(Moore)的選角,以及她在 61 歲時願意在情感上和身體上自我否定,才讓《The Substance》與其主題産生了驚人的聯系。30 年來,她從未在一部影片中表現出如此堅定的态度。看着她面對鏡中的黛米摩爾,并毫不留情地去面對,這真是非同尋常。

獨立通訊|91

Coralie Fargeat 的《The Substance》是一部關于女性自我憎恨的癫狂童話,它将不惜一切代價——我是說不惜一切代價——來揭露幾千年來社會對女性無情的審美标準。

播放列表|91

Fargeat的新作大膽剖析了衰老和自我憎恨,堪稱視覺奇觀,女主角黛米摩爾和瑪格麗特誇麗的表演也十分精彩。

衛報|80

由于它的垃圾性——是的,它拒絕嚴肅的實質内容——《某種物質》真的應該被制成錄像帶,在家裡觀看,以向偉大的家庭娛樂紙漿時代和怪異、粗俗的錄像店傑作緻敬。

綜藝|80

《某種物質》是一位有遠見的電影人的作品。她有最原始的東西要對我們說。

每日銀幕|80

這部令人毛骨悚然的人體恐怖片以娴熟的技巧和飽滿的情感為觀衆帶來了全新的視角,同時也帶來了大量血淋淋的畫面。

英國廣播公司|80

對一些觀衆來說,這個瘋狂的結尾足以成為珍藏《物質》的理由;而對另一些觀衆來說,則足以成為遠離《某種物質》的理由。但看過法吉特影片的人都不會忘記它。如果她能早十五分鐘或二十分鐘将影片推向無趣的極緻,那麼這部影片就會成為經典之作。

好萊塢報道|70

《某種物質》中最引人入勝的部分講述了社會習俗是如何讓女性對抗自己的。如果影片的制作水平更高一些,可能會深入探讨這一事實的複雜性,而不是簡單地圍繞這一事實進行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