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第一集,我的筆記上寫了一句“要素齊全”。

開場白
唔,一樣的開場!已經在“戀愛何必認真”的頁面提到過這類話的不靠譜了,這次直接想到的是請稍微看看“不能結婚的男人”是怎麼通過劇本來表達“一個人生活雖然有點兒小酸味但真的挺好的”。
(本季劇“戀愛何必認真”)

女主的提議
嗯,相仿的提議……在“無法相戀的兩人”裡女主提議是不談戀愛一起生活,而這一次是“不談結婚嘗試交往”。蠟筆小新每次都誠意十足地“大姐姐要不要和我以結婚為前提地交往”,以這個角度看女主的提議會是:“呵,這就是成年人嘛”。印象裡“家族的形式”對待這個話題柔和多了。(另外我看到這個提議的時候表正好顯示“02:13”,嗯……)
(上季劇“無法相戀的兩人”)

字典上面怎麼寫的
呃,循規蹈矩地迷惘。在“Gossip”裡女主這麼幹貌似已經被網友吐槽過不少了……
(上季劇“Gossip,她想知道真正的OO”)

“她離開的時候我就一起走了”
诶,耳熟。但是她沒有變成小學生回來啊,說明她了無牽挂了啊。
(上季劇“妻子變成小學生”)

嗯……都不說更早的劇了,與本季和上季的劇都有這麼多相似的地方,仿似日本佛跳牆。
另外男主單身爸爸,我一下想到的是“家族的形式”裡上野飾演的角色無法生育,這部裡要是成了那不也就沒自己的孩子了嘛,真是貫穿始終。
還有兩個小吐槽順帶一提:女主全情投入的事業居然是瑜伽;如果熟悉婚活了每次都說是“第一次來”也算是熟練坐台吧?

整部劇都挺直球的,除了上面說的堆砌了要素,還有明确的角色行為模式。
女主同事很積極地營造自己的人設,女主很積極地對待工作,還能很直接地表露自己的需求與積極邀約,圭很直白地解釋了自己的狀況,楓直接能夠擁抱女主,女主老爸可以聽從老婆的話去尋找自己的未來。每個角色都在積極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可能看起來成了刻闆)。
但比起變成小學生那位大爺,這位大爺更聽老婆話,嗯。提供了一種更積極(?)的解決方案。
這樣的直球故事,似在明确地告訴我們,年紀到了,等,是難以等到的,奮力出擊或許還能留住些什麼。花等不到蜜蜂是會敗的,再開的花也不是你這朵。
而且這第一集還“首尾呼應”“點題”地放了兩遍婚禮進行曲,真的太直白了。(不過從某個角度來說還挺好的。因為劇本身内容或許要展示出“遇到溫柔的人”和“結婚”二者是獨立的,不是遇到了什麼人就要結婚的。這樣可以有種對沖感。)

女主“隻是不想結婚,對異性還是有需求的”比之“無性戀”或許能獲得更多理解,提供了另一種類型的描述。
雖然一個人挺好,但的确會寂寞吧。
真正能結婚的,那都是找寒了心,扛不住孤獨的大男大女。
祭掃就是一遍遍戳破傷口結一層層更厚的痂。
而類似的劇,也是在一遍遍在我們心頭刮痧。即便我們吐槽實在看不下去,它們也切實在我們腦中留下了些許印象,提醒着我們“可能孤獨”這個可能的事實。
解決方案要麼是順了劇的意也去不怕麻煩脫離單身,要麼是嗑甜劇。一次次反複直到選的劇甜到一集都看不完就膩了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心裡原來已經被挖了那麼大的一個坑,種下的小小種子也長成了通天的藤蔓。
于是那時,即便會愛上誰,也隻是因為寂寞吧。

另:
圭說“坐第一輛到站的公交車”時,我“這個我熟”。或許單身的一個理由就是這個呢,因為始終在路上。
另外他說“小時候被雨淋濕也會很快樂”時我想起了小學時傾盆大雨中和同學在操場跑了八百米,小時候就當是玩嘛,他說完走進雨中就有點兒迷惑操作了,會不會覺得他的舉動很誘人或許能成一個戀愛腦與否的判斷标準。
直球這麼多或許是目标受衆吃這套呢。
我被引誘起了興趣,想要在起床後想想,如果我參加婚活,會被問什麼問題。
今天到現在沒睡是因為今天是我受了一個差點死掉也影響終生的意外的傷一周年的日子,我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度過這樣的一天,很想一下子睡到第二天。但這樣的逃避屢屢發生後我的人生是現在這個樣子。我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