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角色與故事中反複出現的契诃夫戲劇《萬尼亞舅舅》有着奇妙的對應關系。

男主-萬尼亞舅舅(人到中年,前後失去女兒,妻子,找不到生活的意義)
女主(女司機)-索尼娅(面貌平凡,母親過世,男主晚輩,同樣找不到生活的意義)
男主妻子-列娜(富有魅力,被男主與男二愛慕)
男二(帥氣男演員)-阿斯特羅夫(最後離開了主要角色們)

通過人物狀态,情感對象,很容易發現上述關系,但并不完全拘泥于契诃夫的設計,比如列娜與萬尼亞并不是夫妻,萬尼亞也沒有結婚,但是人物狀态是一緻的。

電影中戲劇的一個鮮明特色,主要角色間的對話采用不同語言,看似他們能交流,但其實演員并不能聽懂彼此的對白。“不論你如何深愛一個人,你也無法看透她的内心”這是男二對男主說的台詞。這些設計其實也描繪的現代人的一種普遍狀态:内心層面的孤獨。人生就好像電影後半段的那些公路一樣,空曠又漫長。

片尾,現實中的萬尼亞舅舅(男主)和索尼娅(女主),還有舞台上的他們,都擁抱在了一起。他們相互鼓勵、安慰。男主在雪堆上向女主吐露了心扉,女主在劇院觀看戲劇的結尾,也獲得了新生。最後男主的車給了女主,告别過去,繼續生活。女主離開日本,去了韓國,養了最喜歡的狗,臉上的傷痕也不見了,同樣也是告别過去繼續生活,在這一點上,電影和《萬尼亞舅舅》的精神内核是一緻的,即自我和解與救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