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是枝裕和,一直在嘗試理解,下次還是不要這麼嘗試了,好好欣賞自然能有所感悟,因為在望月看到信的瞬間一切就有了眉目,也能猜到伊勢谷要留下來了hhhh
天國車站的工作人員們反而是很有意思的存在,也許他們對自己生命的理解和感受是“有所殘缺”,是集中在一種具體的感情和體驗上(渴望親情愛情的詩織、留戀女兒的川島、幹麻了但一瞬間回想其未婚愛妻的望月),但它又未能實現,或者說就是對未來的自己尚有期待、就像伊勢谷那樣以未來為真實。工作給了他們選擇——這也許是最浪漫的部分,讓他們在接觸别人生命并拍成電影的過程中“延續生命”(或者像老闆一樣和保安有打不完的棋局),或者在接觸的過程中收獲對真實生命瞬間的重新理解,然後心滿意足地離開。
所以這仍然是個美麗的故事,死亡的意味是人生的完成,平淡的幸福瞬間因而不朽,人們恰恰在此時通過選擇,來獲得意義的定格。
下次晚上早點看電影。
又寫長了。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縱情流淚和肆意批判
相比于《乘船而去》,明顯地更加現實甚至殘酷地揭示了東亞家庭内部的鬥争性與政治性。移民下層家庭本身詛咒性的社會位置與地位,形塑了“有恒産者有恒心”的行動邏輯,子女和外孫争名争财争位序,赤裸裸地暴露出來的不僅是對贍養陪護老人互惠甚至對價 ...
《家長的視角:那些試圖改善娃娃狀況的項目是如何失敗的》
在這部中國式的楚門的世界中,家庭呈現為在電影中被截斷出來的一個戲劇化的社會空間,這種反差感和荒謬已經讓《抓娃娃》成為了優秀的喜劇——以極度嚴肅的樣子從事最荒謬的考慮。“以無限的嚴肅看待城邦,用一切技巧美化它,使它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美 ...
我們可以停在愛之階梯的某一級,不意味着可以鋸掉其餘。
我想這是一段關于勇氣的故事。"It's a place that's not of the physical world.It's where everything else is that ...
辜有未銷處,情無竟絕時。
從遊郭開始,鬼滅的劇情人物設定的闡釋之鏡感覺就完全打開了。打戲依舊頂級,祢豆子依舊可愛,最刀的是六哥六妹二人——他們作為鬼,向人們诠釋了鬼如何成為人性醜惡的化身,但上六兄妹以及其他所有曾被炭治郎施以溫柔的鬼,共享着一個設定:他們的醜 ...
“故有血氣之屬者,莫知于人,故人于其親也,至死不窮。”
真的非常美的一部片子,滋潤我對内地影界的了解。電影非常真摯、自然地展現了江南水鄉吳淞地區的一個跨越三代的城鄉之間、轉型之下的家庭,對阿真、阿清(朋友說是gay我覺得完全有這個理解空間)、外婆等等人物的刻畫非常細緻入微,運鏡和調色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