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生之欲》這部讓人靈魂震顫的作品,我決定寫下自己的第一篇長影評。
“活着的意義是什麼?”是一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思考的問題,但一般不會太受其困擾,然而對于渡邊這樣不剩多少時日可活的人,卻很是嚴峻,兒子的冷漠甚至讓他一度想要自盡,如果要找到繼續活下去的動力,獲得生的欲望,他必須盡快找到答案。
小說作家給渡邊提供了第一個答案——縱情酒色,這樣的放縱的确可以帶來短時間的快樂,但結束後是更大的空虛。辭職的女孩給了他真正的答案,他讓渡邊深刻意識到了自己從前隻不過是如“木乃伊”般存在于這個世界上,卻并沒有真正地“活着”。渡邊之前看似工作勤奮,到頭來自己都說不出自己到底做過什麼事,體制化讓政府機關的渡邊通過“什麼都不做”來保住工作,所有職員都不幹實事,互相推脫責任,渡邊總算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幹一件實實在在的、有意義的事,這喚起了他的“生之欲”。影片沒有直接拍攝渡邊将污水溝建成公園的過程,而是通過衆人在渡邊葬禮上抽絲剝繭的講述來讓我們了解到渡邊遇到的層層阻礙與他作出的種種努力,也讓我們不禁慨歎政府機構異化和職員被體制化的悲哀。最終衆人雖在酒後立下學習渡邊,造福社會豪言壯志,酒醒後終究還是回到了原來程序化的工作方式中,引人深思。
最後說幾個令我印象深刻鏡頭:一是渡邊在兒子讓自己去關門時的俯角鏡頭,渡邊整個人在這個角度下顯得萎靡不振,走下樓梯就仿佛逐漸被黑暗淹沒;二是衆人在酒館中跳舞,前景中珠簾晃蕩凸顯出紙醉金迷的氛圍;三是渡邊在“祝你生日快樂”中重生;四是在體制的鐵框中仍能自由擺蕩的秋千;五是渡邊的追随者在市民課課長繼續推脫責任時怒而站起,又無奈地坐下,追随者坐下和低頭時鏡頭各下移一次,追随者也沉沒在文件堆中;還有最後一個鏡頭使電影結局雖讓人失望但并不絕望,因為空蕩的秋千仍在繼續搖擺,下一個“渡邊”總會出現。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我平生從未看懂一部電影,隻是去感受它們
《假面》是一部極端形式主義的乃至具有先鋒性與實驗性的電影,伯格曼在采訪中說道《假面》就像音樂,“無關看懂與否,而應感性地體驗”。電影開頭是一連串割裂的、詭異的意識流剪切片段,你很難具體地去分析這些它們,隻能感受其中所傳達出的那種模糊 ...
審慎的資産階級
《資産階級的審慎魅力》這部電影有劇情但重點不在劇情,而是在劇情間插入了一段段荒誕的夢境以戲谑和諷刺資産階級的生活狀态。電影中插入了幾個六個主要人物在一條似乎沒有盡頭的大路上行走的片段,畫面中天空占的比例很大,似乎壓得人透不過氣——這 ...
as a nisi masa
雖說《8½》大抵算是費裡尼的一部自傳,私以為它仍是這樣一部電影:你不是在其中尋找導演的意圖,而是找尋自己。好的電影有時不像一部翻開供人直接閱讀的書籍,而更像一面鏡子,你看見你,我看見我。何為夢境與現實的關系?何為意義?這也是我近日常 ...
打開那些鐵門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是一部很平淡也很動人心弦的現實主義電影,沒有激烈的戲劇沖突,沒有花哨的技巧,沒有矯揉造作的抒情,連配樂都隻有重複使用的兩段,拍得很樸素、很克制,但也很真、很美。電影中有兩個重要的人物,一是艾哈邁德,而是帶路的老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