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疼痛感都不是一時半會建立起來的。它和任何事情一樣,都需要一個“鋪地基”的過程。為什麼會說這麼多話,為什麼可以說這麼多話。那少不了些曲折的過程。女孩終究隻是個女孩。我透過窗口,向你望去,可母親卻殘忍地把門閉上。我問你為什麼這麼熟悉,你解釋到你曾經有過,我指出那你為什麼要假裝,這是眼睜睜的撒謊。你說對不起。我隻是因為一次考試沒有拿到滿分,所有人都說我差遠了。

我很幸運地出生在這個女性可以掌握話語權及地位的時代,也很感激學校願意選舉我當主席,可不守規矩的男生們拿自己的野蠻和粗魯在教師節那天拼命戲弄我,然後給老師報告說我亂搞關系。我也不曉得媽媽到底是想我好還是想我壞,我隻曉得我好難過,成長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主動成長是被我架空了的幻想,而現實面是一片陰雨連綿的灰。

今天帶來的影片是來自印度導演舒奇·塔拉蒂的首部劇情長片——《女孩終究是女孩》,一部印度的青春類型片,預定 25 年年度觀影十佳。

作者:莫子

策劃:抛開書本編輯部

...

一、在印度,别具一格的青春成長片

放眼整個電影界,印度片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印度的電影有目共睹,位居豆瓣TOP榜單前列的《三傻大腦好萊塢》,家喻戶曉的《摔跤吧爸爸》,被國内數次翻拍的《誤殺瞞天記》...我們總能一眼識别出印度電影的風格,并不得不承認其影片的質量。

但提到印度的青春類型片,你會想到什麼?《女孩終究是女孩》,或許可以成為代表。在印度,很多片子都深入探尋過“成長”,相比起來,《女孩終究是女孩》是特殊的,它沒有經典的歡快歌舞,也沒有令人情緒飙升的節奏,不那麼商業,也沒那麼熱烈,卻十分出彩。

...

二、青春成長的摸樣:真實,細膩,疼痛

青春期,充滿着各式色彩,被沖突與矛盾包圍,是情窦初開的年紀。

影片主人公Mira品學兼優,是學校裡的三好學生,被學校選舉為第一任女性主席。與轉學而來的天文社男孩相遇後,情愫萌生,逐漸向被禁止的戀愛靠近。

它不是簡單的愛情片。

導演更像是以‘遇見男孩’為引子,來深入探尋Mira的成長軌迹。

...

•性成長的故事•

與男孩初遇,Mira開始對這個轉學而來的神秘男孩産生興趣。去參加他所在的社團,Mira是為了可以和他多講講話。親吻了男孩的側臉後,Mira回家在浴室自我練習着親吻這一動作。

Mira在探索着未知的性感受。她開始聆聽身體的生理需求。

Mira與男孩在學校裡學習着性愛知識,她後來在家裡多次自我嘗試DIY。

與男孩交往過程中,她逐漸完善了生理知識,從被動到主動,從自我擔憂到理解身體,即使過程中處處存在着恐懼與不安。

...

• 父權制,自我意識的覺醒•

在去年探讨女性主義的電影中,邵藝輝的《好東西》曾有這麼一句台詞。

“那就不要玩他們的遊戲了。”新時代,女性主義的呼聲讓人們再次反思自我意識的覺醒。

在學校,Mira檢舉偷拍女生照片的男生,可老師卻回答到“跟他們作對沒有什麼好下場。”校規要求女生必須穿過膝的裙子,不規範的同學被公開批評,這時Mira是穿着得體的模範。随着與男孩交往更親密,Mira開始追求自由與美麗。外出找男孩時,選擇穿短一點的裙子,即使被父親過問。

這種無形或有形的規矩籠罩着整個社會,一下子打破這個現狀固然是困難的,但Mira從默默妥協到學會理解,再到試圖反抗,這是其主體意識被喚醒的表現。

觀衆無法忽視的生活細節,以及痛苦構成了一塊塊微小的拼圖,學習,情感,生活,每一方面都有瑣碎但具體的煩惱,這也都形塑着Mira的青春。

...

在教室,男同學心思搞怪,彎下腰去看女孩裙下;在教師節那天被男同學搗亂,甚至是集體的追趕霸淩;母親對男孩的親密接觸,Mira反感嫉妒,了解了負面情緒的表達;男孩的撒謊,讓Mira清醒了關系不是兒戲...正是這些如此豐富而完整的細節構建,我們可以對她的生活感同身受。

三、鏡頭語言與場景設置:晦澀,精準

在影片中,Mira的家和學校占據了很大篇幅,幾乎所有故事都在這裡發生。固定的場景環境,幾處熟悉的故事地點。其中,門以及窗戶被反複提及利用。

...

• 家裡的窗和門·

Mira與男孩在房間自習,被母親要求房門打開,後母親又規定他們分開學習。于是透過窗口,觀察到青春懵懂愛情的摸樣。鏡頭越過窗戶或門口,暗喻着被‘規矩’禁锢了的戀愛,也暗指青春戀愛少女的羞澀。對‘性’的接觸,是緩慢且小心的過程。

• 天台·

天台的第一次出現,作為Mira情緒的宣洩地。男孩與Mira約定好五點起床複習,可男孩卻遲遲沒有起來,三番五次的推遲,總共三次叫起,三次Mira房間與母親房間來回切。最後,Mira上去天台,憤怒地甩着被子洩氣。

學校廣場作為影片的開幕場景,是Mira被選舉為主席帶領學生宣誓的溫馨場面,而後在教師節(Mira扮演校長同學扮演老師的節日),Mira再次帶領宣誓,卻遭到男同學的搗亂與抵制,無奈之下離開廣場。男同學因為被Mira檢舉聽課了而耿耿于懷,圍在一起想捉弄Mira。Mira那時候先跑上去了天台,沒有鑰匙的她隻能在門口停留。這時候男孩說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有他的鑰匙’也點醒了她,讓她更進一步地去認知世界。

影片末尾,Mira在天台為母親頭發抹油。在這裡,Mira得到了久違地發洩。她靠近着母親,眼角開始落淚,兩人依偎着,沒有言語。至此,影片完。經曆着這些,眼淚代表着Mira說話。

不論母女間關系的好壞,兩人始終有着無法斷開的情感紐帶。這一刻我們明白了片名‘女孩終究是女孩’的含義,主動成長是年少時被我們架空了的幻想,長大成人這條路并沒有通往陽光,灰色是常态。被打磨過後吸取了人生教訓,但我們依舊是對長大保持敏感的小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