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A-8.4
暂且保留,打四星。
前言:
友邻评分高达9.3、码了许久没舍得看的神片,到今天的契机才看,也是顺理成章。其一原因是按照导演的作品顺序正好看到了奥米尔这部。其二是在梳理意大利电影的线索,也刚好看完了罗西里尼的前十年作品,算是承前。其三,昨日又恰好重温了两部伊朗新浪潮的乡村儿童电影—《何处友家》和《小鞋子》,算是本片启后。
简评:
比预想的更真实更纯粹,沉入其中后放下了任何分析的欲望,这也源自于导演炉火纯青的艺术手笔-自然流畅地搅入生活。
观影体验比较奇妙,三个小时内接连不断地发生、上演着事件却没有真正的戏剧性高潮与层次感。未察觉便开场了,未注意落幕了。
视听之道:
镜头和场景的衔接了无痕迹,镜头自身是完整而独立的,但同时又彼此之间融贯一体。
如果看过的话,巴赞一定会高度赞赏本片。巴赞称之为“事实-影像”的片段,“其本性不仅在于与其他“事实一影像”保持联想性关系,而是强调尊重事物完整性的镜头。”巴赞进一步论述道,“这在于影像的离心特性,即可以构成叙事的特性。每个影像单看上去只是现实的一个片段,现实存在先于含义,银幕的整个表面应当再现出同样的实在密度 。”因而镜头首先作为事实呈现,而含义是在观影的过程也即电影进展的过程中所产生和建构的,甚至“只是在悟出它与另一些事件之间的联系后才能逆推出来。”至于这个意义是否是本体意义上在先的、是否是导演清晰认识到的并不重要,但是每个事件本身都具有独立于情节、超脱于剧本的意义。
此外。它拒绝从任一角度对现实进行剖析(这和对现实的截取无关),这也体现于摄像和表演等方方面面,一切都不是以预置的道德教条和情感分析作为基础的。因此,影片“力戒拆散由现实统一起来的整体:人与他的环境。”而这并不意味着他绝对客观地(这也是不可能的)看待现实,而是根植于一种看似矛盾的态度-他爱着现实的原貌也怜悯着人物。本片描述19世纪末意大利北部的乡村,不仅意在发掘沉寂的年代,也为僻壤中沉默的百姓发声。
本片全部采用群众非职业演员,人们和其社会环境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作为最好的演员,他们最了解这片土地,他们的每个行动都是源自其生活习惯的自然。
叙事方面,本片呈现出全景式立体的纪实描绘,乡村涵盖着从宗教到民主的多元文化,以及不同层次的关系:地主和农民的关系,人与土地、牲畜的关系,上帝和子民的关系。
影片不再困囿于单一主线,也不是简单的群像,而是走向流水般复线的散文,在共时性中展现共同体的生活图景。
另外,时间跨度上,有着某种近乎史诗般的四季轮回变迁,但却是以最平和的姿态呈现的,既没有《百年孤独》(二者的共同点还在于作者的创作灵感都有汲取于祖母,而本片的许多角色都有导演祖母的影子)的魔幻性质,也没有《安德烈鲁布廖夫》的英雄主义殉道者的形象。
同样作为时间跨度大、多线(如爱情和家庭)和群像构成的乡村史诗,应当以本片同安哲的《哭泣的草原》做一对比。本片虽然使用长镜头却没有安哲式扯着脖子摇动、也没有明显的推拉,只是以最简单却恰到好处的静态镜头剪接呈现。相比下,安哲的诗意略显生硬做作,恢弘的史诗气势有些夸张,但的的确确给观者带来了更为震撼磅礴的体验。
最后,不得不提及本片的配乐,从巴赫的弦乐(想到塔可夫斯基)、钟声、再到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仿佛从天而降又仿佛始终生长于这里、盘旋在这片大地之上。
与此伴随的是无所不在又毫不突兀的基督教传统。每每在黑暗中,人民的苦难愈发紧密连接着上帝,而基督教信仰根深蒂固也自然无间地存在于人们之中。
与此同时,人们又紧密地与大地交联在一起。导演自述说,“本片既是其本人的生活记忆,也是那片土地上的农民的现实写照。”
因而,越是私人化的越能引起情感共鸣,越是现实的越能引起精神的触动。
不过,这毕竟不是我的生活和记忆,必然会有隔阂,无法完全打动我。或许除非经过像《镜子》那样高度私人化且经过一定的提纯和凝练,方能直锁具有相似经历的对象、甚至逾越表层经验的隔阂达到某种程度上普遍和深远的认可。
ps.三个小时的幕后花絮合集,断断续续花了一个星期才看得差不多。不过标题的含义始终没搞清楚。
25.10.8-9投影仪
我的影评合集:
Aleph-影评(泛选版)(泛选)
影评(遴选)(遴选)
意大利村庄的纪实史诗-从土地到上帝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简评-第五代发轫作
C 5-简评:观影体验实在很一般,影像贫瘠不堪、情节一样僵死无力,镜头毫无魅力和吸引力可言,镜头间也不具张力。播音腔的配音,样板戏的表演,摄影的确有新意,但总体上十分鸡肋-节奏不稳、形式和内容的不协调,也只有在这个特殊时段才会产生出 ...
札记-随感-简评
评分:B- 6.6/6.7前言:机缘巧合来看第二部该导演的电影,听说是和《扒手》一样地动作和犯罪片?和前作相比,似乎视听更为程式化、丝滑的长镜头减少了,诗意和美感也有所丧失(或者说侧重发生了变化)。简评:有着《男人的争斗》的开头和《 ...
全方位深度解析,为何中规中矩?
评分:B-6.8二刷观感依旧非常一般,但已经完全将其把戏看透了。没有见过如此自作聪明、匠气与说教气十足的影片。(本文不企图作为系统性的影评,只是将札记分集整理。)前言:和《红高粱》一样,正好是九个月后在影院重温。依旧是重估的目的。初 ...
简评
B7.5-虽然绝对不算多么精致的杰作-略显单调和平淡了一些,但私心很喜欢,很纯粹的片子,三星半。一个月以来每周找资源都以译制片失败告终。等待了三周以为找到了资源,结果依旧是俄语译制片加英俄字幕,无可忍受。终于看上了繁体中文字幕版-即 ...
大银幕重温再评
B+8.2很不错的作品,有所回味,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但或许是由于其克制吧,总觉得力道稍差。相比《扒手》结构没有那么连贯,也没有直接的内省。相比《都灵之马》则更精巧甚至轻快。选角的形象和十分恰当和典型,表演则简化到甚至有点生硬刻板-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