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鬧海》破百億,唉聲歎氣差不多一年之久,中國電影終于揚眉吐氣了一把,電影院和社交媒體上的電影話題前所未有地熱鬧了起來。值此盛況,《演員請就位》第三季開播,像是為中國電影再獻一份賀禮。

節目玩得夠狠。冠名就整了一出黑色幽默,由醫美贊助。真是娛樂至上,魔鬼混搭。錢能把所有事物綁一起,哪怕是最不該在一起的。節目組用心良苦,深知黑色幽默是中國電影的一項短闆,特此貢獻一組現實素材。甯浩都已陷入溫吞,邁入中年inner peace階段,而《演員請就位》正年輕,什麼區都敢闖。

有人對贊助是誰毫不在意,醫美算什麼,又不是魔鬼。在商言商,商務即相愛,不在商也敬商,消費主義把我們訓得明明白白的。罵資本是一回事,骨子裡對所有金主爸爸充滿敬意是另一回事,或者兩者其實是一回事。表演追求的真,與整容之假,天然對立,整容臉上的假,會為表演烙上永遠假惺惺的刻痕。醫美與表演擱一起,實在太黑色,而人們并不在意,意味着黑色幽默一說不一定成立。這大概也是甯浩們的困境,社會飛太快,聰明人也可能趕不上趟。

節目組對觀衆的理解能力,抱以最高的信任。整容和表演沖突?沒事的,你們可以理解。況且,動刀的又不多,光子嫩膚之類隻是保養了啦。如何學習表演,提升對表演的認知,讓優秀演員獲得更多機會,一段表演到底好不好,好在哪裡,你們想看這些?拜托,這是綜藝節目,承認吧,你們想看的是熱鬧,是抓馬!咱們都别裝了,整熱鬧就整得肆無忌憚一些。

一開場,演員們被問,誰整過容。節目的坦誠算盤,打得嘩啦啦作響。然後,隻有劉梓晨站了起來。他來這節目幹嘛?節目需要他幹嘛?讓觀衆欣賞他的演技?肯定不是的啊。就是利用他的小醜屬性,預定一個熱搜。後面的表演,也确實像小醜一樣。《導演請指教》找畢志飛,不是指望他拍出個像樣的短片,《演員請就位》找劉梓晨也不是為了表演。都稱不上底層邏輯,就是赤裸裸打明牌,選人機制的一個原則是流量學,或者說是熱搜學。

伊莎貝爾·于佩爾來當導師。從制作效率和溝通成本來看,找于佩爾很不合适。單從指導演員來說,也未必合适。法國演員的随性和自然,不如英國演員那樣更講究方法論,也就不太容易言傳身教。但不重要,有噱頭,有新鮮感,花點成本還是值得的。影迷們和營銷号大喊:誰能給于佩爾報警?!這就是影迷們不如普通觀衆的地方,理解力差點意思。于佩爾本人都不在意,你有什麼好尴尬的呢。至于營銷号,人家的情緒不過是假裝的。非要說尴尬,文藝挂在這種節目裡總顯得比較尴尬,像以前的李夢、黃璐,這次是呂星辰,呂星辰還沒刷出存在感。而文藝到于佩爾這種級别,那就一切都無所謂,人家做自己就成。

章子怡性格緊繃,不松弛。她不适合大部分綜藝,但在表演節目裡,倒是分外合适。她緊繃情緒的随時崩裂,不善言辭而過于銳利的态度,都是巨大的看點。評點張嘉元那段,本來不過是幾位導師合謀的老派規訓,但有章子怡在場,情緒陡然炸裂,上升到高點,輸出了節目組喜聞樂見的爆點。

吳鎮宇是綜藝老油條。他遊走在一不小心就讨人厭和率真直性博得好感之間。普通話差很多個意思,都沒影響他上内地脫口秀綜藝,表演屬于他的專業領域,那更不成問題了。一些時刻,他的率真,不耐煩,或許僅僅是因為他上的節目太多了,他忍不住露出對節目、對自己、對這一切的不耐煩。

陳凱歌到了一臉慈祥的年紀,到了你不忍批評的歲數。他極為流暢的表達能力,錘煉了幾十年的專業經驗,都是節目非常需要的。這季裡,他的英語口語技能,派上了用場。要是完全依賴翻譯和于佩爾溝通,那節目錄制起來會更麻煩,于佩爾會顯得更遊離。

幾乎可以确定,這一季評分不會超過6。如此一來,倒不是給中國電影送賀禮了,而是破壞氣氛。不過吧,這演員請就位,不是隻針對電影咖。那裡頭,一些演員還沒演過電影呢。所以,最多也就是破壞一部分氣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