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5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晚上和女兒及她的好友一起到電影院看了《學爸》。看得我心潮澎湃,這部電影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式,直面教育話題,以幽默風趣的語言和故事直擊當前教育的痛點,強烈的真實感讓我們這些當父母的看得心酸,笑中有淚、淚裡含笑。主人公的遭遇,看着是喜劇,内核是悲劇。

電影從單親媽媽、單親爸爸到雙親家庭;從學區房、奧數班、興趣班到陪讀;從公辦學校到民辦學校、國際學校,看到家長們用盡渾身解數争搶教育資源,他們不計代價、不惜成本、放棄自己的發展、想方設法上名校。從電影裡我們可以看到自己和身邊許多人的身影。

《學爸》中的家庭衆生相裡,既有混迹“雞娃”圈内的積極者與掙紮者,也有圈外清醒的旁觀者與拒絕者,故事情節來源于真實生活,對于這些我們家長都曾有過的親身體驗,引發了我們的深度共鳴和思考。

黃渤飾演的“小人物”父親雷大力,自己是個學渣,隻上了一個職高,連個正兒八經的大學都沒讀過,他希望自己兒子能像他的媽媽一樣讀到博士,擁有比自己更好的人生,為了兒子的小學能上名校,他帶孩子輾轉于各種興趣班,高價購買學區房,四處求人,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線上,雷大力将一個平凡父親的無奈與心酸展現在大屏幕上,讓我們感同身受。

電影開場有個細節讓人印象深刻,那就是成百上千的家長徹夜在重點小學門口排隊報名,為的是給孩子争取一個入學名額。家長排隊的長龍一眼望不到頭,雷大力甚至要雇人幫他排隊。家長們聽說名額已滿,激動的情緒、騷動的場面,雖說略顯誇張,但也道出了大城市的實情。

雷大力收到違章停車的罰單會生氣,但為了買一套學區房,甘願多花15萬元。然而“多校劃片”的新政實施,雷大力變賣家産買的學區房成了擺設。雷大力隻能放棄公立學校的目标,考慮民辦名校。

然而,他花了大力氣,兒子最終連民辦名校也沒能上。雷大力在他生活的成都沒能給孩子找到理想學校,便把目光投向亡妻的家鄉上海。他想讓雷小米就讀一所雙語學校,請小姨子高亞琳幫忙。父子倆開啟了新一輪的求學之路。

可是,雷大力在成都買學區房已經負債累累,在上海讀書的開銷,他更難承受。并且,雷小米在成都就因為沒有英語基礎、缺乏文體特長而進不了民辦名校,他在上海也克服不了這些短闆,最終這件事黃了。

...

現實中,大多數家長們都會後悔自己年少時沒有好好讀書,或者抱怨自己以前沒有好的學習條件,他們想要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遠超自己。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現在的孩子競争壓力太大了,而且大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他們當年吃苦耐勞的精神,家長一味地逼迫,最終會導緻孩子身體或者心理出現問題。

那些社會精英或者中産階層不會抱怨自己過去的條件,但他們更希望孩子成為人中龍鳳,對孩子的培養更是不遺餘力。因此,影片中、現實生活裡,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在為孩子的未來奔波忙碌。

影片中這些家長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比如足浴店老闆雷大力、足浴店經理火哥、自由職業者劉真真、全職媽媽高亞琳。其中,雷大力是職高畢業,高亞琳是海歸精英,他們學曆不同,見識不同,但是都在努力雞娃。

孩子們拼命學習、努力向上,表面看是他們在為未來奮鬥,背後實際上是家長們的育娃競賽。正如片中火嫂坦言:“所有人都在跑,我不敢停。”這一段話道出了家長們的心聲。

影片對于中國家庭育兒現狀,以及家長育兒心态的刻畫,抓住了痛點,并加以戲劇化地放大呈現。影片裡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在為孩子成龍成鳳而努力奮鬥,甚至都從幼兒園升小學就開始拼殺了,這也太恐怖了。

這樣一比較,我和先生當年就屬于那種“躺平”式的家長。女兒沒在我們本地最好的州委幼兒園去讀,小學也在家附近讀的,初中也沒去清外這樣的民辦名校去讀,隻是讀了書院中學。沒有上過培訓班、特長班等,女兒喜歡畫畫就自己随便塗鴉,她喜歡唱歌,也就自己唱唱,都沒有經過專業訓練。高中以前從未補過課,放學了做完家庭作業後就是玩兒。

我們這樣放養的結果居然是女兒中考時考了全年級第三名,全州的前四十名,還考取了中央民大附中,她的高中三年就是在北京讀的。而在這所北京的名校裡,女兒受到的是素質教育,和我們本地的成天起早貪黑學習的高中生相比,她輕輕松松就完成了高中三年的學業,并考取了一所985的大學。

看了這部影片,覺得自己沒有生在大城市是非常幸運的。前幾年我在杭州、北京等大城市學習,看到的家長和孩子的确像影片裡反映的一樣,大家都在卷,都在為上名校拼得頭破血流。而我們生活在小城市,還沒卷到要傾家蕩産的地步。

難怪如今三胎政策放開了,許多年輕人還是不願意生孩子,我常常問這些年輕人原因,有些人說自己如果不能給後代更好的教育資源,如果不能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受教育的條件,将來孩子踏入社會,缺乏競争力,工作都找不到,自己都無法養活自己,成為啃老族,那他們甯願不生。

這幾年每年的出生人口都在下降,前年出生的新生兒還在1000萬以上,去年還隻有960多萬,今年估測還不足800萬。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導緻各種社會問題。要想提高年輕人的生育意願,關鍵還是要為年輕人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讓他們能夠生得起、養得起、教育得起,讓他們的後一代都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讓所有的孩子都能輕松、快樂地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