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4日  星期二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也是我國第十個“老年節”。“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日“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重陽節的慶祝方式,從最早的祭天祭祖,到登高祈福,飲宴祈壽等等,很多都延續到了今日。

而到了近代,人們又給重陽節賦予了新的意義。在民俗觀念中,因“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字,且“九九”與“久久”同音,所以又被賦予了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因此,重陽節漸漸增添了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十年前,我國法律規定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重陽節正式與敬老聯系在一起,成為了老年節。

重陽節還有登高望遠的習俗,在遼闊的天地間,飲一盞菊花酒,思念故鄉與故人。由于登高賞秋的活動與現代都市生活相隔略遠,敬老逐漸取代登高成為現代人過重陽節的主要活動。

對很多漂泊在外的年輕人,趁着假期回老家探親,在重陽節與家中老人團聚,這成為很多人的重陽活動的首選。無論是不遠千裡或是近在咫尺,在重陽節這一日與家中老人相聚相伴,也是值得肯定的心意。将相聚的時刻定格成圖片或視頻,留在社交媒體上作為紀念,也是非常美好的。

...

可惜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人不能回家去看望老人,隻有等疫情退去,就可以回家看看白發蒼蒼的老人了。疫情這幾年來,許多人一直都沒回過老家,沒機會和家裡老人相聚,即使如此,在視頻技術與電商消費都如此發達的當下,表達關心的途徑有很多,可以發視頻,可以打電話,可以快遞寄禮物,這些發自内心的關愛,老人也一定能感受得到。

當然,敬老的心意不止是重陽節這一日的“節日限定”,而是時時刻刻發自内心的心動。不過,我們常常步履匆匆,時常怠慢了父母、長輩,甚至有意無意地傷了他們的心。

“好了,好了,知道了,真啰嗦!”“有事嗎,沒事?那我先挂了啊”“說了你也不懂,别問了!”“跟你說了多少次不要你做,做又做不好。”“你們那一套,早就過時了,現在行不通了。”“我要吃什麼我知道,别夾菜了!”“這些東西說了不要了,早該扔了,堆在這裡做什麼啊!”……

有時候我也在想,收回那時說過的這些話,想留住與父母長輩愉快相處的時光。沒人能打敗時光,但我們可以在短暫相處的光陰裡,多給老人一些溫暖和關愛,讓他們在人世間的晚年時光過得舒服一點。

...

其實,我們自己也會老的,二十年之後,我也滿六十五歲了,也可以辦老人證了,我希望那個時候的自己不給孩子添麻煩,因此,從現在開始我飲食上吃清淡一點,低鹽低脂低糖飲食,遠離煙酒,注意鍛煉身體,每天運動半小時左右。這樣把身體鍛煉好一點,等老了的時候不因疾病纏身給孩子增加經濟、陪護、思想上的負擔。

老年人生活在現在這個社會都很難,不會使用智能手機連出門、看病、搭乘公交車、下館子等都沒辦法弄,特别是後疫情時代,沒有手機上的健康綠碼、核酸陰性證明、新冠疫苗接種證明,根本連門都出不來,他們隻能待在一個很狹窄的空間裡,等待着時光一天一天匆匆流逝,除了電視陪伴他們,沒有社交圈子、沒有适合他們的娛樂,他們與這個時代已經脫節了。

所以得從現在開始更加努力學習,讓自己的思想、技能不落伍,讓自己能夠跟得上時代的節奏,人老了,心不能老,思想不能守舊,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前行,在生活中不斷學習,活到老,學到老,永遠不放棄成長。

...

還得培養跟孩子接近的興趣愛好,特别是在藝術、審美、人文等方面的修養,有機會聽聽音樂會,感受音樂世界裡的天籁之音,讓人的心靈安靜下來,沉浸在一個浪漫旋律的天地裡。或者去看看畫展、雕像展、時裝展等等,在精美繪畫、雕塑、時裝等的欣賞中忘卻世間煩惱,欣賞時尚元素在我們生活中的創造性應用,讓我們的煙火生活中也有藝術的美感。

這些都是孩子在學習專業之外的業餘愛好,當孩子滔滔不絕跟你講起這些的時候,你得知道這些,能夠跟孩子産生共鳴。

除了培養這些工作以外的興趣愛好,我還一直堅持讀書寫日記,不斷訓練自己的大腦,讓大腦的活動不要停歇下來,延緩自己大腦的衰老。要知道自己原本就比較笨,在走向衰老的旅途中,盡量讓自己的思維活躍起來,盡量遠離老年癡呆症,避免将來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當然,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節假日的時候,即使是讀書都盡量帶着書到大自然中去讀,這樣讓你在風景優美的山水間能夠很快進入書中的世界,同時又與山林清風為伴,在自然的熏陶之下,擁有更豐富的内心世界。

有了上述這麼多活動,就得減少不必要的社交,不要渴望融入他人,而是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思考和自我提升上,把寶貴的心力用來經營自我,自動過濾了生活的繁雜,讓内心不淺薄,讓思想不盲從,在世間活得特立獨行,自由而清醒,隻有學會沉澱,這樣才會赢得社會真正的尊重。

在重陽節這個特别的日子裡,我也思考着将來有一天自己老了如何去度過這個節日,隻有從現在開始,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勤讀書、勤思考、勤運動,不斷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内心,等将來自己老了,也能優雅一點,也能和孩子做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