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日  星期日  晴

每年的國慶都會看一場電影,自2019年以來《我和我的祖國》,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2021年《我和我的父輩》,前兩部是我們一家人在北京看的,後一部是我們一家人在廣州看的,看愛國題材的電影已經成為我們一家人為祖國過生的标配了,今年也不例外,我們又到電影院看了《萬裡歸途》,看得我們熱淚盈眶、熱血沸騰的。

...

《萬裡歸途》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而成,講述了一段驚心動魄的“文官撤僑”故事。努米亞共和國爆發戰亂,前駐地外交官宗大偉與外交部新人成朗受命前往協助撤僑。在戰火紛飛中冒着生命危險他們完成了使命,卻得知還有一批被困同胞,正在白婳的帶領下,前往邊境撤離點。

情急之下,兩人放棄了回家機會,逆行進入戰區。赤手空拳的外交官,在沒有任何武器裝備的情況下,依靠自己的勇氣、智慧帶領衆人穿越戰火和荒漠,面對反叛軍的槍口,他們在絕境中尋找稍縱即逝的生機,在未知的危險中忍耐,最終帶領同胞走出一條回家之路,這比戰争動作片更多了一份緊張與刺激。

其中有個鏡頭深深打動了我,宗大偉和成朗跟來接他們的章甯一起走向登機口,面對密密麻麻的的人群,宗大偉拿起喇叭對着同胞們斬釘截鐵的喊了一句話:“現在,把你們的護照和國旗舉起來!我帶你們——回家!”這一句喊話,振聾發聩,激蕩人心,一股熱流在身體裡碰撞着,為自己生在這個偉大的國度而驕傲。

...

外交官給人的印象是,風度翩翩,儀表堂堂,能言善辯,不卑不亢,有擔當,處理很多事情都不急不躁,他們是出使國家語言和外交水平最高的人,并不是随随便便誰都能夠擔任外交官這份職務的。

外交官要确保語言交流層面不會引發兩國之間的危機,故而他們的外交功底直接決定了自己生命安危的程度,特别是在戰亂國家,随時可能把自己的熱血灑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

外交人員舌戰群儒,以“使命”為拳,胸有兵刃,為了拯救同胞的性命而出擊四方、拼盡全力。那群除了職業賦予的特殊使命外,平時與我們并無二緻的普通人,在危急關頭會迸發出的光芒讓我們感受到了外交官的偉大!

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不是身懷絕技的特種兵,他也不是“抗日神劇”中的武林高手。他們手無寸鐵,更沒有經受過軍人那般面對戰火的洗禮和死亡的威脅。他們也有親人、朋友的牽絆,也會在某些危險的時刻感到害怕。

故事中宗大偉被反叛軍頭目挾持着以性命為賭注進行一場生死的賭博,對賭“左輪手槍死亡遊戲”,最開始他害怕了、猶豫了、退縮了,經過一番思想鬥争和較量,他毅然拿起槍抵住自己的太陽穴扣動扳機,生命固然可貴,但一個外交官的使命和擔當更為寶貴。

在海外的外交官背負了把同胞安全撤回的職責,他們必須是執行國家任務,必須堅守自己的職責和使命,這些職責大于他們自己普通人的人性的,也正是因為這種堅守則更加凸顯他們的使命擔當。

當然,撤僑當然是國家各單位各部門通力合作的,在一個到處是炮火,到處是逃亡、死亡、饑荒、戰亂的國度裡,靠的是祖國的經濟、軍事、科技實力,才能保障我們的飛機、船隻、陸地的港口,陸地邊境的口岸等實現順利撤僑,但是沖在第一線的肯定是我們的外交人員。

...

跌宕起伏的故事扣人心弦,槍林彈雨中,赤手空拳的外交官終于完成困難重重又情勢危急的撤僑任務,令人揪心。真實的戰火場面呈現,讓從未經曆過戰争的我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感覺子彈從我耳邊呼嘯而過。

戰争真的太殘酷了,在戰亂國家,你不知道下一秒自己是否還在這個世界上。戰争的确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世間所有美好的事物在炮火下瞬間就可以毀滅。

如今這個世界并不太平,俄烏戰争、叙利亞内戰、埃塞俄比亞内、也門内戰、中非共和國内戰。除了以上這幾場戰争,還有許多地方都處于緊張局勢中,時不時出現局部襲擊和沖突事件,例如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的沖突、印巴沖突、伊朗、伊拉克、利比亞、阿富汗、索馬裡等等。

所以并非是這個世界和平,而是我們恰好生在了和平的國家。而且我們國家也是經曆了百年的抗戰才赢得現在的長治久安,才讓我們擁有了和平歲月,才可以一心一意謀發展。

電影中跌宕起伏的營救最終成功,背後靠的是中國的昌盛國力,正像片中李雪健飾演的外交官所說的那樣:“祖國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同胞”,中國永遠是國人背後最堅實的後盾。

作為一個幾十年沒有發動過戰争的和平國家,我們或許體會不到戰亂國家人民的悲慘和不幸。但在《萬裡歸途》中,我們跟随中國外交人員的步伐跋涉萬裡,看到了世間苦難,更會想到自己正在擁有的幸福,是被祖國和一群默默奉獻的人所護佑着,比如抗震抗洪中的解放軍戰士、疫情中與病毒抗争的醫生護士、救火現場冒死救人的消防官兵,還有外交人員在撤僑行動中舍生忘死地救援滞留在戰亂國家的同胞!是他們忘我的付出,才讓更多的家庭擁有了燈火明亮、家人團聚的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