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是一種哲學,更是一種生活态度。

本書《王陽明大傳》從弘治十九年(1506年)東廠太監王嶽被殺開始,這一年,王陽明三十四歲,擔任兵部主事。太監劉瑾開始擅政。

...

本書的開頭讓我想起了《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開頭:

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當時,馬孔多是個二十戶人家的村莊……——《百年孤獨》

本書開頭:

許多年後,躺在那艘駛向生命盡頭的夜航船上,王陽明回想起他生命長河中的朵朵浪花:錢江遇險、龍場悟道、鄱陽水戰、天泉證道……——《王陽明大傳》

在大多數情況下,本書的内容是一種對曆史的合理解讀,書中相當多的細節在明史中是有明确記載的,所講的事件很多可見于《明史》,有的章節簡直就是白話《明史》,如李夢陽一節,差不多就是《明史/286卷》的相關内容翻譯過來的。如奏章中的“今永成等罪惡既着,若縱不治”等語,可以在明史上找到出處。“造作巧僞,淫蕩上心。擊球走馬,放鷹逐犬,俳優雜劇,錯陳于前”等語,也僅改數字,使得讀來不顯得晦澀而已。

本書當史實和傳奇結合,該嚴謹的地方嚴謹,該演義的地方演義。在不違背基本史實的情況下,高潮叠起,精彩紛呈。除了明顯的演繹,給王陽明的經曆增加了些許傳奇色彩外,底層全是密密麻麻的史實。

作為聖人,王陽明一生本來已極為精彩。本書中大部分演繹的情節都很克制,沒有多加渲染。

...

《大内密探零零發》(1996),張達明飾演明武宗

書中配角的人物小傳大都非常準确,如太監王嶽、首輔劉健、次輔謝遷、輔臣李東陽、戶部尚書韓文、吏部尚書馬文升、兵部尚書劉大夏、李夢陽、每一個人物的相貌、籍貫、性格、事迹無不和史書相合。其他人物如吏部尚書“燒酒翰林”焦芳、吏部尚書張彩、師爺張文冕、錦衣衛指揮楊玉(書中作揚玉)、石文義、妹婿禮部司務孫聰、明武宗義子錢甯等,這些曆史中曾顯赫一時的人物,書中也描寫得栩栩如生。

...

《天下無雙》(2002),張震飾演明武宗

書中以很多筆墨描寫了正德帝明武宗朱厚照,他是明朝第十一任皇帝,也是一位傳奇皇帝。盡管行事孟浪不羁、胡鬧妄為,但在他的任内,卻取得了許多功績,如誅滅太監劉瑾,平定安化王朱寘[zhì]叛亂和甯王朱宸濠之亂,禦駕親征擊敗鞑靼達延汗,令蒙古多年不敢深入。這些事件,都在本書中有具體的描述。 

...

《龍鳳店》(2010),任賢齊飾演明武宗

明武宗有許多荒唐事,他收養了一個義子江彬,賜姓朱,後任錦衣衛指揮使。明武宗建立豹房,江彬物色民間美女,充斥其中。明武宗讨伐朱宸濠,江彬跟随身邊,作威作福。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三日,明武宗死于豹房。三月十八日,皇太後降旨逮捕江彬。江彬逃到北安門時,被守門者逮捕,胡須被拔光。不久江彬被磔于鬧市,抄家後得黃金十萬五千兩,白銀四百四十萬兩。

及帝崩,大學士楊廷和用遺命,分遣邊兵,罷威武團練營。彬内疑,稱疾不出,陰布腹心,衷甲觀變,令泰詣内閣探意。廷和以溫語慰之,彬稍安,乃出成服。廷和密與司禮中官魏彬計,因中官溫祥入白太後,請除彬。會坤甯宮安獸吻,即命彬與工部尚書李鐩入祭。彬禮服入,家人不得從。事竟将出,中官張永留彬、鐩飯,太後遽下诏收彬。彬覺,亟走西安門,門閉。尋走北安門,門者曰:“有旨留提督。”彬曰:“今日安所得旨?”排門者。門者執之,拔其須且盡。收者至,縛之。有頃,周、琮并縛至,罵彬曰:“奴早聽我,豈為人擒!”世宗即位,磔彬于市。——《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五

明武宗去世後,世宗朱厚熜即位,稱嘉靖帝。“大禮儀”是嘉靖朝的著名事件,這一事件動搖了明朝的國本,改變了曆史的走向。書中對“大禮儀”事件的描寫深入淺出,清晰明确,使人有如撥雲霧之感。

...

《新忠烈圖 (2006)》中的嘉靖帝

王陽明治軍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可以做到“治衆如治寡”,如臂使指。有不少王陽明的弟子不去做官,随王陽明作戰,如何廷仁、鄒守益等。

何廷仁,王陽明高足。在贛州師從王守仁,未參加科舉。嘉靖元年(1522),王守仁回浙江守制,才應江西鄉試中舉。

鄒守益,探花,在江西拜谒王守仁為師,為其籌劃軍事,直至世宗即位,始回京赴官。

在擒獲甯王前,王陽明擔任都察院左佥都禦史,巡撫南贛,在這裡,他率領官軍剿滅了幾支少數民族和農民起義軍,如詹師富起義和謝志珊起義。

詹師富,明中期農民起義軍之一。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江西農民在詹師富領導下,聚衆大帽山(今江西尋邬南200裡,地連閩粵,綿亘數百裡)起義,并與贛南謝志山、池仲客等相呼應。次年,南贛巡扶王守仁率軍鎮壓。詹師富據守長富村,被副使胡琏等攻破,退守象湖山。官兵進攻,義軍斬殺官軍指揮賈桓等。王守仁親率精銳屯上杭,佯敗麻痹義軍,又出其不意地突然發起進攻,連破四十餘寨,俘斬7000餘人,詹師富被俘,餘衆4000人潰逃。

謝志珊,畲族起義軍首領。正德十一年(1516年),與該縣畲族藍天鳳等人,利用畲族民間流傳祖先盤瓠[hù]傳說的“寶印畫像”進行宣傳鼓動,号召畲族人民起來反對明王朝統治壓迫。他們以江西橫水、左溪、桐岡等地區為據點,并取得苗、瑤、壯等族人民的支持,使義軍隊伍迅速壯大,四出攻城略地,殺富濟貧,深得民心,聲威遠達閩、粵、贛與湖廣四省,并建立起農民政權,自封“征南王”。明王朝派王守仁調集四省兵力進行鎮壓,經兩個月的艱苦作戰,于十二年十一月,終因寡不敵衆,各處據點被摧毀,與藍天鳳等82名義軍首領被殺害,起義失敗。

書中記載的王陽明的朋友弟子衆多,很多都擔任高官要職。

陳獻章,嶺南學派創始人,學說“以靜為主”,“端坐澄心,于靜中養出端倪。”

湛若水,号甘泉,陳獻章的弟子,嶺南學派的主要領導人,王陽明的好友,在南嶽衡山紫雲峰下建甘泉書院。與王陽明的“心外無物”不同,他主張“随處體認天理”。

汪俊,字抑之,翰林院編修、禮部尚書。

崔銑,字子鐘,翰林院編修、南京禮部右侍郎。

...

《太極張三豐》(1993)中的劉瑾

戴銑,1496年與王陽明同科考試,中進士,王陽明不中。因劉瑾逐劉健、謝遷,上疏參劾,反被劉瑾所害,從南京押往北京,廷杖三十。死于杖下。

徐愛,王陽明妹夫,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在去滁州就任南太仆寺少卿的路上,将王陽明的講授整理出來 ,形成《傳習錄》的前三卷,由薛侃在贛州刻印。徐愛是王陽明最器重的學生。惜于三十一歲時早逝,時年王陽明四十六歲。嘉靖三年十月,南大吉輯錄了王陽明論學書兩卷,與此前的三卷合成五卷本的《傳習錄》。

牟斌,錦衣衛千戶,曆史上對他的記載隻到正德七年,書中則說在他在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八日死于捉拿江彬的事件中。

席書,貴州提學副使,長王陽明十一歲。王守仁貶官龍場驿丞時,席書以師禮待之,并從州縣中遴選子弟,延請王守仁講學。宸濠之亂時,席書緊急募兵兩萬參與征讨。大軍抵達時,叛亂已經由王守仁平定,于是返回。大禮議事件中,席書上疏支持明世宗立生父為皇考。

冀元亨,在貴州時跟随王陽明,曾為甯王朱宸濠講君臣之道,朱宸濠深服其學,送以厚禮,冀元亨将禮物上繳官府。甯王事敗後,冀元亨受坐下獄,受炮烙之苦。世宗即位後,為其平反。冀元亨出獄五日後去世。

黃绾,字宗賢,正德五年(1510年),王陽明升為南京刑部四川清史司主事,從廬陵回到北京,結識黃绾。黃绾自稱門人。嘉靖七年,王陽明去世,将其女嫁與王陽明之子王正億(書中以小名正聰稱呼)。嘉靖二十年,在禮部侍郎任上告老,在石龍書院傳播陽明心學。

王瓊,1459年生,字德華,任兵部尚書時,提拔王陽明平定朱宸濠叛亂。

儲巏[quán],字靜夫,号柴墟,南京吏部左侍郎。

聶豹,号雙江,稱雙江先生。嘉靖四年(1525年),由華亭縣知縣改任福建道監察禦史,巡按福建。在進京之前,他特意來山陰向王陽明問學。他是王陽明的重要弟子之一,屬陽明後學的“歸寂派”。

楊慎,父親是内閣首輔楊廷和。毛本《三國演義》開篇“臨江仙”詞“滾滾長江東逝水”就是出自他的手筆。正德三年(1508年)會試中,楊慎本已錄為狀元,但他的試卷不慎為火所毀,三年後再考,仍為狀元。王陽明是楊慎高中狀元時的主考官,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王陽明是楊慎的老師,二人有師生之誼。但楊慎對于陽明心學卻持批判态度。他批評其以儒為表、以佛為裡,證性見心、“驅儒歸禅”,背叛了儒家的經義。

婁諒,著名理學家,王陽明曾在廣信(今江西上饒)拜谒過婁諒。婁諒有子婁忱(婁性)。婁忱長女婁素珍是甯王朱宸濠的王妃。甯王兵敗時,婁妃投水而死,王陽明以禮安葬。婁忱則被株連入獄。

...

《尚氣與十環傳奇》(2021)

文澍[shù],王陽明父親王華老友,博學自律。正德四年(1509年)閏九月,王守仁谪戍期滿,複官廬陵縣(今江西吉安)知縣。在離開貴州龍場,赴任途中,他拜訪文澍,成忘年之交。書中描寫他們去探訪桃花源的經曆,頗似漫威大片《尚氣》中的情節。

安貴榮,水西土司、貴州宣慰使。王守仁被貶谪到龍場驿後,安貴榮慕其名,對其禮遇有加。安貴榮因從征香爐山之功,加貴州布政使參政。安貴榮請求裁撤龍場驿,議下兵部,未決。王守仁寫信勸阻,安貴榮主動撤去奏章。正德八年(1513年),水東土司轄境之内發生叛亂,突襲已退位的水東土司宋然的居住地大羊腸,宋然隻身逃脫。安貴榮縱容叛軍,按兵不出,坐山觀虎鬥。在王陽明的勸說下,這才發兵,剿滅叛軍。

費宏(1468-1535),官至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戶部尚書。甯王朱宸濠蓄意謀反,對費宏“以彩币珍玩”相饋贈,遭費宏拒絕。

甯數偵宏事無所得。以禦史餘珊嘗劾采不當留翰林,即指為宏罪。中旨責陳狀,宏乞休。命幷采緻仕。甯遣騎伺宏後,抵臨清,焚其舟,資裝盡毀。宏歸,杜門謝客。宸濠複求與通,宏謝絕之,益怒。會宏族人與邑奸人李鎮等訟,宸濠陰令鎮賊宏。鎮等遂據險作亂,率衆攻費氏。索宏不得,執所與訟者支解之,發宏先人冢,毀其家,劫掠遠近,衆至三千人。宏馳使愬于朝。下巡撫孫燧按狀,始遣兵剿滅。——《明史》(卷193)

擒甯王之後,王陽明從南京去了九華山,就在他下來到南昌之前,提出“緻良知” 。這一年是正德十九年,陽明時年四十九歲。

...

本書梳理了陽明心學的脈絡。王陽明将格物緻知改成了“緻良知”,要格的物,是心物,而非外物,這個“緻”就是要撫去心上的蒙塵,将内心修練得更為純粹。王陽明主張心即理,但并不是朱熹主張的以靜坐為主,他強調“事上練”,提倡在實際行動中實現良知,達到知行合一,再将良知推廣擴充到萬事萬物。

自古以來,儒家的學說都在告訴人們如何“做人”,而王陽明的心學,将重點放到如何“做事”上,從這個角度上說,王陽明是中國古代第一個職業項目經理。

一個好的項目經理的标準之一,是整合現有的資源達成目标,完成用戶的一切需求。面對一樁項目,怎樣從自己的内心出發,找到合适的切入點,将項目完成,将事情做好,這是心學可以告訴我們的。這就要求我們直接從事上磨練,在社會和生活中觀察和體驗。王陽明書生帶兵,僅用民兵之力、依靠遊擊戰法就剿清南贛、汀漳等地多年匪患。甯王叛亂蓄謀多年,聲勢浩大,已成氣候,王陽明以一省之力僅用四十二天就生擒甯王。這些事例都是職業項目經理的典型案例。

在《傳習錄》中,王陽明說“工夫隻是要簡易真切。愈真切,愈簡易;愈簡易,愈真切。”萬事都是如此。一件事情,如果我們做的繁複雜亂,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需要從頭檢讨,總有一個方案,是可以簡潔清晰地實現目标的,這也是一個“緻良知”的過程。

無論是做人,還是修學,都要從良士而不從兇人。如果看别人不順眼,是因為自己的境界不夠高。求聖之人,需潛心修行,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态,修好自己這顆心。

你如今于父母,但盡你的孝;于兄長,但盡你的敬;于鄉黨鄉裡、宗族親戚,但盡你的謙和恭順。見人怠慢,不要嗔怪;見人财利,不要貪圖。隻按你那是的心去做,莫按你那非的心去做。縱使外面人說你是非,都不須聽。

王陽明的心學的很多内容,尤其是“無善無惡心之體”,看上去近乎于禅。但實際上和禅宗有本質上的不同。六祖慧能的本來面目是空,四句教中的“心之體”是本性,是實實在在的天理。“一虛一實,豈能一樣?就像燒鍋煮飯,鍋内是空的,不知最後會煮出什麼東西來。”

王陽明的心學兼采了朱子和陸子兩家之長。既要讀書,也要靜心;既要内心打磨,更要事上磨練,強調“知行合一”。不隻是“道心駕馭人心”,而是“心即理”,道心即是人心。“格物緻知,緻的就是這個良知,而良知自然天成,無須格物,隻求其放心、求其本心就好。”

心學原是随機應變的,隻要能做到心之本體,明瑩無滞,就是根本。至于以何種途徑悟入,則因人而宜,不必強求。

王陽明将聖人降到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的程度。隻要知行合一,心物一體,人人可以成為聖人。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