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之地:入侵日》,豆瓣给出的评分是5.8,我给7分!
“入侵日”将“寂静之声”的镜头从乡村摇到繁华的纽约,在这里上演了一出世界将灭未灭、人类将亡未亡的新旧世界交替的噩梦,但在明灭之间,我仿若看到了一种比死亡更长久的永生、比活着更清澈的希冀,所以,我愿把《入侵日》称作温暖的惊悚片。
“纽约的平均噪音水平是90分贝,类似于持续性的尖叫”,这是Samira耳中的纽约;“这个地方都是屎,这个地方闻着像屎”...这是Samira对纽约一家临终病人疗养院的形容;可以看出,在癌症的折磨下,她对这个世界厌倦,每日吃药、打针不过是出于一种生存的本能,但究竟为了什么,或许她自己都不知道,因为生命的终点就在不远处向她招手,她只能以不care的方式被迫前进。
不明生物的入侵,让纽约在一日之间化作废墟,这种生物虽然怕水、视力还差,但听力异常发达且行动迅速,Samira几乎是出于本能的在躲避这种生物的猎杀。
直到遇见了无助的Eric,她渐渐的从一名本能求生者,变为行动上的引领者,或许起初有些尴尬、有些拘束,但作为劫后余生的人类,他们逐渐显露出的人性暖意,在极短的时间内融化了彼此,Eric倾听Samira的心事,Samira带着Eric坚强的活着。
他们路过书店,捡起散落的书籍,摩挲着纸张,指尖传来薄薄的暖意;他们来到Samira父亲曾演奏过的小店,黑白琴键也有了绚丽的生命色;一盒披萨、一杯洋酒,两人体味到了在繁华纽约未曾抵达的妙境。
一艘“诺亚方舟”驶来,Samira为Eric趟开道路,让他和她的猫咪一起,活下去;望着远去的方舟,Samira转身走上街头,提着录音机,带着耳机,在无人的纽约街道,迎着阳光,洒脱的拔下耳机,音乐透过音响涌出,怪物落下,Samira倔强的看着前方,仿佛眼前已有了天堂的模样。
或许“入侵日”惊悚感弱了些,又或许它的故事也不那么新鲜,但当这种偏弱的惊悚感和不那么新鲜的故事,被一种温暖的生命感调和,却呈现出一种醒世的斑斓感,究竟是无声的末日可怕,还是没有存在感的生命可怕,我选择后者。
无声末日,无感生命,哪一个更可怕?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命运凝视,过往不再
“生猛疯格”是《大风杀》类型元素中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是不重要的一个,然而,要在档期生存,势必需要一个“卖点”吸引观众眼球,“生猛”被从众多元素中拎了出来,也就合理许多。但,我认为《大风杀》的主基调还是“文艺”(犯罪文艺片),那些杀戮 ...
“拆”字为头 “暖”作尾
抢了手机店的“眼镜”和“大头”一路狂奔,逃至一处老旧小区内,小区的墙面上遍布“拆”字,“拆”有两个意像——摧毁与新生,这就是影片《无名之辈》要描述的小人物的无奈挣扎和末世希冀。小人物的无奈挣扎,遍布命运的捉弄。“眼镜”(胡广生),不 ...
《绿鱼》:当老港片邂逅诗人李沧东
北京国际电影节挑选李沧东的《绿鱼 》(4K)进入致敬片单,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惊喜,一方面,它是我所喜爱的导演李沧东的作品,另一方面,这部充满老港片调性的《绿鱼》,与李沧东诗意化叙事很搭,看它,就像是一并重温了80年代的港片和李沧东 ...
《遗传厄运》:一部不事张扬却余味十足的“慢恐怖”
北影节为恐怖同好选了一部很好的片儿——《遗传厄运》,这是一部不事张扬却余味十足的“慢恐怖”,整个观影过程,前半段像是毫无目的的漫游,追随镜头在女主安妮零破碎的家庭内游荡,一半无趣,一半寡淡;到了后半段,那些寡淡与无趣成了拼凑完整“恐 ...
我们与恶魔的距离~
《看见恶魔》这类题材的作品,大多数情况下会被处理成感官意义上的爽片,金知云显然深谙此道,但他同时又有着更进一步的能力,在爽利之余,还能重重的在观众脑后敲上一锤。故事的主线围绕李秉宪饰演的金秀贤与崔岷植饰演的张京哲之间“猎人”与“猎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