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回本片,先說MOTO這個字或者詞。正如陳查理大兒子LEE一樣,鬼佬對于中國和日本人的簡答認知,就是各種的MOTO,比如我們熟悉的YAMAMOTO-山本, Nemoto - 根本 Komoto - 河本 / 小本 Kurokoto - 黒本 Fukumoto - 福本 ,MOTO本身有元,根本,根源的意思,所以在片尾,MOTO先生終于亮出了名片。Kentaro Moto, 元賢太郎。當然,據聞現在日本人,男的不會再叫什麼郎,女的也不會叫什麼子。這跟我們還給中國孩子取名剛強華,女的叫珍秀花一樣老土。

...

本片出品與1937年,同情的偵探懸疑片其實不少,比如我們熟知的陳查理探案系列。都是20世紀福克斯出品,可見當時整個社會還是非常喜歡這類型題材電影,就像香港60-70年代,不厭其煩地反複拍攝邵氏SB系列武俠片一樣。我開始以為,這個年代,正直中國大陸與日本鬼子周旋,美帝能夠隆重退出陳查理系列,是出于某種外交友好。搞統一戰線。但自從看到有MOTO系列的存在,我知道我想多了。商業電影就是為了商業,為了票房。所謂的中國元素,中國題材,中美友好,無非是某種電影的佐料鹽花。增加觀衆喜歡的某種審美感而已,不難發現,同時期很多好萊塢出品,都會在電影中,動不動提及:你去過中國嗎?我想去上海等。很明顯不會提及北京,因為當時是常凱申時代,總部在南京,外國勢力最集中的地方是上海。

早期的黑白電影,最好的地方就是整個故事基本流暢,當看到THE END時候,基本這個故事也講完了。PETER LORRE 我最早認識,是電影《M就是兇手》,到了電影後半段才出現,我是沖着名電影去看的,結果發現,的确是部好電影。不看這部電影,你都不知道現代精神文明建設,已經不如哪個時代,在100年前,社會還能推崇犯罪嫌疑人有被辯護的權利,而在當今,很多人辱罵為殺人犯辯護的律師,說兇手就沒資格獲得辯護的權利。。。。。

我始終覺得,無論男主,女主。眼神是最好的觀衆緣。他也不例外,否則,個子小,他還不是正統的白人,還長期扮演猥瑣,狡黠的小人物角色,如何能夠長期在好萊塢獲得片約的。

當然,每部電影都有值得吐槽的地方,本片也不例外。好萊塢黑白片時代,最煽情的地方,往往是現代人最多吐槽的地方。沒有護照的白俄羅斯歌女,為了生存被迫按照幹爹的要求前往勾引男主,結果一不小心愛上對方,一發不可收拾。最後棄暗投明的簡單粗暴操作,在本片也是習慣性輸出。按照現在的理論,就是傳統的“霸道總裁愛上我”。為何保姆總有董事長的私生子?為何落魄的歌女必須是個美女,為何董事長的兒子非得長得帥有玩世不恭,總想打破世俗觀念?為何,落魄王孫總能得到實現基督山複仇?這個問題,估計由宗公主回答,比較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