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看電影懸崖之上的時候,是電影院的最後一場,11點50的電影。

電影院中人并不多,但也沒有想象中的少。

看完電影走出電影院已經2點了,我發了一條朋友圈,說這部電影大概率是今年上半年最好的一部電影。

很多人在網上讨論劇情,彩蛋,老張被捕,選角,演技……,我來聊一些不一樣的。

首先第一點,電影的電影整體畫面以及懸疑感營造營造的非常好。

先說畫面,攝影師出生的張導,對電影畫面的構圖,色彩把握都是遊刃有餘的。

張藝謀導演的電影經常被人吐槽形式大于故事,劇情扯淡的,但幾乎沒有人吐槽國師的電影的畫面,構圖。電影的第一個鏡頭,先是飛機飛過的聲音,然後一個俯拍鏡頭,這個畫面你們自己感受一下。

...

外景大量的藍,再加上連綿不斷的暴雪的白,第一個鏡頭就很驚豔。

再來說說電影的懸疑感。

什麼是電影的懸疑感?其實就是我們關注電影中的人物,因他們遇到的危機,困難,痛苦,而産生的一種緊張,刺激,好奇的感覺。

借用著名懸疑導演希區柯克的一個例子,餐桌下面有一個炸彈,當我們不知道的時候,它突然爆炸了,我們可能會被吓一跳,但它不是懸疑。但是如果我們提前知道了炸彈,知道了它還有1分鐘就要爆炸了,但是電影中的人物一無所知的時候,懸疑感就産生了。

我們會好奇,會緊張,主角到底會不會死?他能發現炸彈嗎?發現了炸彈他來得及拆除嗎?

懸疑感的關鍵在于,我們知道了危機,但電影中的人物一無所知。

電影中的懸疑感營造的是非常好的,還是舉個開頭的例子,張憲臣剛跟老馮交接,剛把武器都交了,聊了兩句之後,發現對方是特務。剛要準備行動的時候,又被對方識破,又處于劣勢,好不容易搶到了搶, 又挨了一刀。

這是一段很短的故事,但是從制造懸疑緊張感到釋放緊張,度過危機一氣呵成。

張憲臣這個人物性格,也在小插曲中深入人心。

電影整體的節奏,一直不斷的在這種危機的産生以及度過中,把那個年代的危險,風聲鶴唳,緊張的氛圍體現的淋漓精緻。

第二點,是電影的鏡頭語言十分的工整

這個例子就太多了,比如還是第一個鏡頭,四人從天上降落,每個人的拍攝鏡頭是不一樣的。

在電影中,導演會追求獨特的拍攝角度,以便呈現獨特的空間,以及獨特的信息。

因為常見的鏡頭,拍攝方法我們見的太多了,已經吸引不了我們的注意力。

很多電影之所以我們會覺得燃,其實就是信息量,信息密度很大,讓我們感覺非常爽。

比如電影開頭中槍決的戲份,第一個特寫鏡頭,給的是于和偉飾演的老周,伴随着窗外的一聲槍聲。

...

在看電影的時候,沒有人覺得這個特寫很奇怪嗎?

我當時看到這個鏡頭的時候,就覺得這個老周大概率是有特殊身份的。

而且我們看他的光線,眼睛在帽檐的陰影裡面,看不清眼睛。

臉上的光是一個測光,右邊在光亮中,左邊在陰影中,一半黑暗一半光明。

我們再看緊接着倪大紅老師的打光,就是一個平面光。

...

再比如,電影中多出用了交叉蒙太奇,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最後一分鐘營救"來營造緊張感,比如在醫院老周公布自己的身份的時候。

這種例子在電影中還有很多,足見張導的導演功力。

第三點在于,演員的表演确實是好

特别是于和偉飾演的老周,在車内與張憲臣告别的那段戲。

那段戲其實很難演,于和偉在台詞跟動作上很難有大的空間,隻能通過眼神,以及那幾句,還有嗎?來傳達他内心複雜的情感。

但結果比我預想的還要好,這一段絕對是影帝級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