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黑暗騎士》這部電影我早有耳聞,但一直沒有沒有看。

懷着很高的期待去看的,但還是被驚豔了,我沒想到超級英雄電影能拍到這種程度。

說說自己對電影的一些感受。

1.

說說電影的名字《蝙蝠俠:黑暗騎士》

有意思的一點在于,電影中哈維·鄧特被稱為“光明騎士”,但是最後卻黑化了。

最後在電影的結局,蝙蝠俠說:“為了高譚市,我可以是任何一種人”,然後主動背負了哈維·鄧特所有的罪名,逃進了黑夜之中。借用高譚市警長的一句台詞:“因為高譚市需要他這種英雄,但這話沒人能說出口,所以我們要追殺他”。

蝙蝠俠确實配得上黑暗騎士這4個字。

在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蝙蝠俠騎着摩托往高處,往光的地方開去。這個鏡頭也體現了導演對蝙蝠俠的肯定,以及敬意。


...

2.

蝙蝠俠有一個原則,就是不殺人。

在追捕小醜的時候,小醜叫嚣的站在接到中央等着蝙蝠俠去撞他。


...

距離越來越近,小醜的叫嚣聲就在眼前,隻要一撞,這個引起城市混亂,殺人無數的罪魁禍首就會被撞死。但是蝙蝠俠隻能憤怒的改變方向,哪怕自己受傷,哪怕自己死去。

我跟女朋友在看的時候,她一直說蝙蝠俠真笨,為什麼不撞?小醜是壞人呀。

其他人都可以撞,唯獨蝙蝠俠不行。

因為蝙蝠俠相信正義,相信規則,相信法律。對于蝙蝠俠而言,他的所有行為不是殺死犯罪,而是阻止犯罪,讓他們接收法律的制裁。

就像在電影的開頭,那個假冒的蝙蝠俠說的那樣。

誰給你的權力,難道就因為你能力比别人大嗎?你跟我們有什麼區别?


...

蝙蝠俠不殺人,這就是他的答案。

3.

這部電影不能不說小醜。

在電影的很多時候,小醜這個角色比主角蝙蝠俠都要來的精彩。當然這也跟角色的設定有關系,但小醜确實算得上最精彩的反派之一了。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他的那個小醜妝。

DC電影的風格似乎一直都是偏暗黑的風格,畫面基本以低調為主,顔色也都是冷色系。但是小醜臉上那個笑臉一直是一個很鮮豔的一個紅色。

所以哪怕電影看完了,小醜的那張笑臉以及他的那種略帶癫狂的笑聲,還是經常在腦中轉。

...

上圖這個場景圖是小醜和蝙蝠俠第一次正面的交鋒。

大家如果有留意,就會發現從小醜一進門開始,鏡頭就一直跟着在運動。跟着他走進人群,跟着他掃視人群,跟着他拿槍威脅,跟着他喝酒。

小醜一進場,就成了所有人的焦點,再加上鏡頭也配合着小醜運動,把小醜的癫狂,自信,嚣張的性格體現的淋漓盡緻。

唯一的缺陷大概就是觀看的時候覺得鏡頭是真的晃。特别是小醜跟女主瑞秋的這一個場景中,鏡頭一直在繞着他們旋轉。

其實我不太明白這裡鏡頭這樣處理的意義所在。我猜是因為,小醜在講他本來有一個漂亮的老婆。但是小醜這部電影裡,小醜并沒有老婆,唯一的女朋友也是他幻想出來的。這個鏡頭是為了呼應他的叙事。

...

...

除此之外,小醜的出彩之處在于小醜有一套自己的邏輯,世界觀。

在小醜看來,人是惡的,他所作的隻是讓他們的惡顯現出來了。就像他對哈維·鄧特說的:“我隻是追着列車的一條狗,就算真追上了,也不知道拿它怎麼辦”。

所以小醜要讓城市陷入混亂,打破原有的秩序,讓一切都變得混沌,他認為混沌的本質是就是公平合理。

哈維·鄧特接受了小醜的理論,于是他殺人的時候用投硬币來決定生死,因為運氣是公平的。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邏輯,所以在電影中,小醜一直逼迫蝙蝠俠。

用殺人逼迫蝙蝠俠,用市民逼迫蝙蝠俠,用他前女友的性命逼迫蝙蝠俠。這些人都是因你而死的,這些人都是我殺死的,來,殺了我為他們報仇。

你不是不殺人嗎?我偏要你殺。殺了我,你跟我有什麼差别,不殺我,我就繼續殺人,這些人也是因你而死的。

這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4.

小醜最終還是輸了,蝙蝠俠最終還是赢了。

小醜的輸并不是被蝙蝠俠抓到了,而是因為兩艘船上的人,他們證明了人不是隻有惡,人是有善的。

蝙蝠俠的赢也并不是抓到了小醜,而是他最後決定背負哈維·鄧特所有罪名的時候;是他說出”為了高譚市,我可以是任何一種人“的時候;是電影最後他騎着摩托逃避警察的追捕,從黑暗駛向光明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