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10
第六部也是最後一部李滄東的朝聖,評分最高的一部,期望頗高,卻十分失望。不能說差,本以為是豐富或晦澀的傑作,但隻是平庸之作。若燃燒基本集合了李滄東的内在長處,本片則近乎是拙劣地拼湊了皮表。技法都比較常規典型,李滄東屬于工匠型的,但這部還沒做到大巧不工,力道不足,情感沒有真正打動我。
為什麼不真實?
1首先,是情節的幾個設定,失憶症完全是擺設,沒有起到任何推進作用。老人和詩的關系僅僅是拼湊而已,沒有融為一體。
2主題上:更關鍵的是,詩歌像是命題作文的題目隻是一個單薄的設定,完全可以換成其他,沒有深入到語言和創作的本質,相比下永恒和一日則深化很多。
台詞和表演也不太自然。
3叙事結構:其次,情節上沒有層層遞進,拼貼式結構散亂。雙線叙事,一老一少的環形扣顯得割裂,缺乏情感的有機滲透。
另外節奏上把控不佳,鋪墊不夠深入也沒有真正起到作用,改點的戲劇點卻不透,結尾的詩像是畫蛇添足。剛看的安哲則是相反之道,采用雕刻時光的手法,以最終達成詩眼。
幾個場景:詩歌班,詩社,家,聚談…都隻是拼湊而已,淪為孤立的切片,缺乏内在的邏輯。
其他許多情景也都是蜻蜓點水顯得多餘:教堂的忏悔(相似的場景密陽的鋪墊則完整深入許多),雨中寫詩(缺乏内在表現力),對詩社中警察的态度轉變(同樣的密陽處理更好),過馬路被車笛催促(同樣是蜜陽出現過的),和精神病兩次做愛(又是綠洲那一套,而且還成了敗筆)…淪為符号的淺層複制。
當然,不乏有令人感到真切的好點子出現,如奶奶對孫子既袒護又心痛,小本子記錄靈感。
因此導演也沒有深入觀察生活觀衆是心知肚明的。
4人物:主人公夾在兩雙重力量之間:家庭的現實狀況,詩社的理想境界,二者引發的内在矛盾張力卻不夠,未能引起化學反應。
人物方面,多而不精。老太太傻白甜,形象單純以至于單薄,缺乏弧光,不夠豐滿立體,反倒是孫子真實很多。且老太太幾乎完全被動,被外界推着走。會長究竟是個什麼人物觀衆完全不清楚(相比下綠洲則深入其心),有如刻意營造的符号,對性别-權力的問題本可以更進一步挖掘。
還有其他幾個原因,一是對李滄東比較熟悉了,對很多場景和元素的重複感到厭倦,二是在綠洲後作者風格略顯僵化,直到燃燒才好了很多,期待明年的下一部佳作。
(目前看過的所有李滄東個人評分:燃燒9.0,密陽8.8,綠洲8.7,薄荷糖8.5,詩7.9,綠魚7.8)
2025.3.12
為什麼《詩》不是李滄東的高峰?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兩次觀感劄記(水文)
C+6.8蠻失望的,有可能是心境不對吧。目前看到林奇最無感的一部,我對林奇的愛可能還是集中于《穆赫蘭道》吧。可能沒有《内陸帝國》難以理解,但确實沒有感觸,難以沉浸其中。在我看來就是喃喃自語、故弄玄虛的B級片,深邃程度未能get。很多 ...
七夕觀看-關于愛情的永恒主題
評分:B-6.8七夕獨自來看,以為會和《情書》、《四月物語》等日式戀愛小甜劇一樣平淡光鮮又瑣碎無味,加上top250,八成會不喜歡,不過比預期好些-尤其是後半段。簡要批判:開場三分鐘就定調了,大緻知道是什麼模子裡刻出來的片,不對路數 ...
廢墟中的情欲-攀爬于現實和超現實之間的末世寓言
評分:A8.4/8.5雨日,繼《河流》,觀看正應景。(上周剛看完雅克貝克的洞。)看到第五部蔡明亮,終于有一部能驚豔到我且為其感動和陶醉的作品,五星奉上。本片帶有科幻和寓言/預言性質,卻又格外深入現實。能否和如何做到把現實與超現實巧妙 ...
小噴
評分:C+,6-。對這種商業大片始終抱着懷疑态度,希望今天這部越獄片不要再讓我失望。好吧,大失所望-本不應該抱任何希望-跟越獄p關系沒有。以後對商業片和傳統片廠電影-總之不是“電影書寫”的電影要大打出手,一律3-。再也不找虐了,不管 ...
無縫的臭雞蛋
評分:C5.5-5.9,兩星半。水、空、假!一點看不了,撐着看完的。倒不是制作多麼低劣,也沒有讓人反感,就是看不到任何真實性,趣味性、創新性。不能說不用心但誠意寥寥,無縫的臭雞蛋更讨厭!将兩個小時時間浪費在虛假和無聊的東西上,遠不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