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哈姆雷特的對照耐人尋味。這個“王子”一直被克勞狄斯蒙得團團轉,父親鬼魂的歸來卻并未引他走向真相,反而為他的更深層次的被蒙蔽提供着材料。那象征父子和解之希望的嘉獎與禮物,卻恰被指認為反映父親之罪惡的證據。李立忠最可悲的還不是認不清複仇的對象,為周國奎蠱惑,更在于他的複仇已經失去了道德前提,因為他的父親顯然不是一個受人愛戴的好“國王”,周國奎的手段固然陰險,李寶國卻也并非純良之人。在這裡,化身為周國奎的克勞狄斯獲得全面勝利,而李立忠扮演的哈姆雷特卻被困在正義、德行的死胡同裡,他非但不能懲兇複仇,甚至質疑着這種複仇的合理性:很顯然,如果國王是個惡主,那這不過是一場黑吃黑的遊戲,這個王子也失去了名正言順的繼承權。他要清償的不隻是父子疏離的親情賬,而更是一筆道德賬、良心賬。引導他淪為從未搞清真相的一顆棋子的,不隻是老辣狡詐的周國奎,而更是他内心對于父親形象根深蒂固的懷疑與反叛。應當注意在處理女友這一角色時的亮點,她已不複是那個郁郁寡歡嚎啕無助的奧菲利亞,而是一個毅然放棄這段關系從而去追尋自身命運的獨立的人。她解除了自己與哈姆雷特并非必要的綁定關系,并且,應當澄清的是,決不該因此而指責其為放任哈姆雷特/李立忠沉淪的罪因。這部片抛棄了傳統的女性救贖,兩個女人一個離開了,一個投敵了,哈姆雷特隻能在他畫地為牢的圈子裡陷入死循環,無法解脫,無望解脫。諷刺的是,走到最後,周國奎身死而榮膺聲名,李立忠獲得升遷,應和了父親身前的期待,并且意外尋回父親(部分的)清白,而惡霸早已被傻瓜處決,在這個強戲劇性的結尾裡,一切似乎都導向圓滿的結局,除了那些曾受到傷害的人。一個幻想的安慰。
王子複仇落敗記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他們,我們;隊伍,個人?
在主流話語體系内兼顧了正直敢為負責的建言功能與以低姿态輕巧撫慰人心的出氣筒效果。為了讓影片精微地置于意有所指而又得以被接受的那一平衡點上(天台上的獨木橋?),文本從始至終有一種流暢自如而又無處不意在言外的暧昧豐富感,比如最後選擇與首 ...
海水迷失我的眼,但輕柔撫摸我的身體
藝術作者的超前與創新總是先于人們孜孜以求的解讀的步伐。我們無法确定虛焦攝影以及伴随的去戲劇化、固定中遠景、松散的人物線條等做法傳達了什麼,它兼從文本與影像二者上消解了一種習見的傳統的對于電影的期待與觀看方式。它通過放松對影像的控制而 ...
無限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神神叨叨又迷人。最後一幕所有人手牽手以及孤獨謝幕的鏡頭已足夠迷人。他把生命中留下重要印象的相關人物串聯起來,是為了保存遺留住記憶,還是通過把他們統統封存固置在電影裡,從而放下某些執念?/最好的自反電影之一,結合超現實天馬行空肆意橫流 ...
挽歌,或是進行曲
重度迷影情結,從私人視角出發側寫城市的變遷與時代的更替,核心則是對電影這一形式的深切眷戀,既像是紀念,又像是悼念。令人歎服的是,私影做法卻開辟了廣闊的聯想空間,内容完全不是固化的,他不是關于某時某地某一文化背景下特定群像記憶的簡單臨 ...
當年離家的年輕人
全片觀衆反應最熱烈的幾個梗:阿那亞、貝斯手、平房人、拉播等等,乍一看确實有段子手化的傾向,不過又輕巧地避開了《永安鎮》最後一部分的那種油腔滑調、抖機靈的感覺,這也許是得益于他們那令人羨慕的創作方式,不是刻意求奇而是把他們這一群人日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