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5,中規中矩,并無新意。和《日落黃沙》一個水準的二流作品/大片,看在黑澤明的名頭打個三星以示失望。
看前:
久仰大名的黑澤明作品,終于能在大銀幕相遇。不知道現在對這種大片傑作是像當初《七武士》那樣欣賞還是像好萊塢那樣排斥?
看後:
黑澤明這次讓我失望了。同樣是戰争長片,相比精彩緊湊的《七武士》,本片則是黔驢技窮的費力不讨好之作,節奏和内涵都差了許多。尤其色彩也是這舍内求外、舍本逐末的禍因之一。雖然沒看過莎劇,但仍覺得這是不成功的改編-至少在思想性上遠不如《蜘蛛巢城》。
如僵屍或裹腳布,完全僵化的典範,從内到外已經沒有任何活力了。當然,黑澤明75歲拍出來這種電影可能是江郎才盡、日薄西山了,今年張藝謀75歲要是能拍出來這樣的片子也算是回光返照了。
剛看完布列松的《武士蘭世諾》,幾乎是相似的叛亂故事。然而兩倍的時長,廣度和縱深卻成反比,戲劇和電影書寫的分歧難以消弭。
在接受了布列松的電影後,本片的宏大叙事幾乎全是冗餘,視聽也多屬不必要的渲染。前者由外向内主動尋覓;本片則是由内向外的灌輸。
節奏慢不是問題,但拖沓就不對了。從開頭鋪墊開始,劇情大緻走向完全在意料之中。從小流彙成江河,逐步激化、墒增…然而到最後也沒憋出來什麼新花樣,結尾反倒開始了說教,更為失望。
視聽上,一股張藝謀味兒,總體上規矩闆正、一闆一眼。大場面調度,色彩和構圖講究-然而這就像我此前說的也是敗筆之一,配樂或許還可以。氛圍渲染有一套,但略有浮誇造作。
雖說不隻是最直接的感官層面的動作爽片,但依舊停留于外部格局的桎梏,未能真正深入内心。内外的鬥争雖然都有,但一貫性還是不夠,外在的運動大于内在的運動
角色
人物形象還是單一刻闆。歌舞小生遊逸于主線之外,一方面掌控着笑料,另一方面掌握着真理。
主公從萬人之上到落魄,權力颠倒揭示出體制的荒謬,日本的忠誠根植于皇權大于人理。日本人的扭曲和瘋魔,某種程度上來源于表裡不一,欲望和禮儀的張力。每個人各為私欲,大概是亂下的同一吧。
ps.末和楓到底是兩個人?搞混了。
居然是仲代達矢飾演,雖然也确實相像。
現場有人帶貓
維度 ★(1-10) 備注
思想深度(學術文本價值) 7.9
個人感受(觀衆傳播價值) 7
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7.4
叙事水平(文學價值) 7.5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專業價值) 7.6
25.5.21于北影
吐槽《亂》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重溫《盜夢空間》 -管窺好萊塢電影的“造夢空間”和“歸家”母題
⭐️ 公衆号圖文版:重溫《盜夢空間》-管窺好萊塢電影的“造夢空間”和“歸家”母題 - 微信公衆平台評分:B-,6.5+(五星改為三星)前言:這部曾經喚起世界性的集體猜謎的諾蘭“科幻神片”距今已經十年了,作為經典似乎還不夠遠,但作為席 ...
張藝謀的雙料金獅:城鄉溝壑中的女性求索 ——《秋菊打官司》和《一個都不能少》的紀實美學和現實互文 公衆号圖文版:張藝謀的雙料金獅:城鄉溝壑中的女性求索 - 微信公衆平台1️⃣簡評與觀感《秋菊打官司》和《一個都不能少》是張藝謀90年代的兩部現實主義傑作,二者不僅在情節、風格上有高度相似性,而且都先後榮獲了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
簡評-第五代發轫作
C 5-簡評:觀影體驗實在很一般,影像貧瘠不堪、情節一樣僵死無力,鏡頭毫無魅力和吸引力可言,鏡頭間也不具張力。播音腔的配音,樣闆戲的表演,攝影的确有新意,但總體上十分雞肋-節奏不穩、形式和内容的不協調,也隻有在這個特殊時段才會産生出 ...
劄記-随感-簡評
評分:B- 6.6/6.7前言:機緣巧合來看第二部該導演的電影,聽說是和《扒手》一樣地動作和犯罪片?和前作相比,似乎視聽更為程式化、絲滑的長鏡頭減少了,詩意和美感也有所喪失(或者說側重發生了變化)。簡評:有着《男人的争鬥》的開頭和《 ...
全方位深度解析,為何中規中矩?
評分:B-6.8二刷觀感依舊非常一般,但已經完全将其把戲看透了。沒有見過如此自作聰明、匠氣與說教氣十足的影片。(本文不企圖作為系統性的影評,隻是将劄記分集整理。)前言:和《紅高粱》一樣,正好是九個月後在影院重溫。依舊是重估的目的。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