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豪華的陣容,劇本由布列松和季洛杜(他的希臘三部曲劇本已由吳雅淩翻譯完成并出版)共同操刀。關于一位多明我會修女的故事。

多明我會的聖托馬斯·阿奎納曾讨論過天使如何犯罪(在這部電影上映不久後,新托馬斯主義哲學家雅克·馬利坦出版了《天使的罪》(Le péché de L’ange))。

托馬斯認為,天使犯下罪後,變成為惡魔,惡魔即罪惡天使。然而,即使對于惡魔而言,在被造的第一瞬間也是善的,是天使,是在恩典之中的。因此惡魔的本性是善良的,純潔的。

天使為何作惡?乃是出于對上帝的愛,天使由于太希望得到上帝之善,而用錯了方法,企圖憑借自身而不是恩典就獲得上帝之善。換言之,天使在憑自身的能力追求一些自己所不配得的榮耀。這意味着天使沒有“犯錯”,天使隻是因為沒有考慮規矩(règle)、沒有以合适的方法追求上帝,而犯下驕傲之罪與嫉妒之罪。因此,天使出于對上帝的愛,同時由于自負和驕傲,以完全的理智和善良之心,選擇成為魔鬼。這樣的選擇使得天使成為魔鬼。

布列松的電影所塑造的Anne-Marie就是天使轉變而成的魔鬼。這同樣是這部電影的厲害之處,電影中的女孩之虔誠,讓人無法相信這樣一個天使般的女孩可能作惡。因為魔鬼不是惡人,更不是犯錯之人。魔鬼的根本張力在于,其本身原本是一個善良、純潔、愛着上帝的天使,隻是在自負之中,不小心想要憑自己取代上帝的角色而降下恩典。Anne-Marie的愛是熱烈和激動的,同時也是真誠純潔的,卻由于驕傲而企圖憑借自身拯救殺人者。天使與惡魔的距離僅在自由選擇的一念之間。這一根本張力也始終橫亘在人類理智和意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