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档已过,但硝烟仍在,那些不公正的言论如油刷般肆意涂抹《维和防暴队》的颜色,试图将“维和蓝”隔绝于观众视线之外,这不仅仅是对创作者的不尊重,更是对一个英雄职业的亵渎。此文不是正视听之作,只愿将那些本该被看见、被读懂的剧情设置用文字还原出本来的样貌...
【子承父业?前仆后继!】 杨震与父亲杨琛都是警察,乍一看这不就是俗套的子承父业的设置么?如果这么想,那就把《维和防暴队》看浅了,这里,面上是用子承父业给杨震提供从业依据和抉择依凭,并搭建起与余卫东的人物关系推动剧情发展,但实际上,这样的设置是为更深刻的思想性服务的,子承父业是“面子”,前赴后继才是“里子”,这一设置所传达的是和平事业需要一代代人的前仆后继,影片勾勒出的从2000年到今天,24年时间里一代代维和警察前仆后继的壮阔图景,当你读懂它,还觉得俗套么?
【黯然退场?点睛之笔!】 看完电影有人质疑为什么让丁慧牺牲而不是任何一个男性,还有人说为什么她的退场显得如此黯淡。如果放在其它影片中,这样的设置却有工具人属性,但在《维和防暴队》中,这样的设置不仅不工具反而是点睛,选择让丁慧牺牲会让我们久久的记住她,她是谁?是所有维和女警!一个我们并不熟知的警种里更加不被看见的英雄,《维和防暴队》过后,我们知晓了她们的存在、仰望了她们的伟大,她们就是活生生的了!
当我们坐在影院,望向银幕的那一刻,每一束目光都是对丁慧的礼赞与道别,这样你还会觉得她的退场黯然么?
【刺头兵?是成长!】 有人质疑杨震这样的“刺头”怎么会存在于维和警察的队伍中,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把世界和生活看得太平面,《维和防暴队》中有一条主线就是讲这个团队如何变得团结如一人,也就是说它呈现的是从不团结到团结的过程,而我们平日里看到和了解到的“团结”都是结果,我们不能把结果倒置为初始。
杨震的不听指挥,就是一个团队的初始态,唯有经历过血与火的磨砺,团结才会变为信仰。为什么选择杨震,那是因为他是狙击手,这个分工中本就蕴含着独来独往的意味,再加上他是第一次执行维和任务,他的不听指挥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
按照理想状态一支维和防暴队应该在国内训练期间就把所有问题解决,但真的能解决吗?余卫东的家庭能解决吗?于慧的牺牲能解决吗?在没有真正上场之前,所有的只是演练,哪里有什么100%?
庆幸,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群人如此信仰和平,请记得他(她)们、记得维和蓝!
替《维和防暴队》说几句公道话~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绿鱼》:当老港片邂逅诗人李沧东
北京国际电影节挑选李沧东的《绿鱼 》(4K)进入致敬片单,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惊喜,一方面,它是我所喜爱的导演李沧东的作品,另一方面,这部充满老港片调性的《绿鱼》,与李沧东诗意化叙事很搭,看它,就像是一并重温了80年代的港片和李沧东 ...
《遗传厄运》:一部不事张扬却余味十足的“慢恐怖”
北影节为恐怖同好选了一部很好的片儿——《遗传厄运》,这是一部不事张扬却余味十足的“慢恐怖”,整个观影过程,前半段像是毫无目的的漫游,追随镜头在女主安妮零破碎的家庭内游荡,一半无趣,一半寡淡;到了后半段,那些寡淡与无趣成了拼凑完整“恐 ...
我们与恶魔的距离~
《看见恶魔》这类题材的作品,大多数情况下会被处理成感官意义上的爽片,金知云显然深谙此道,但他同时又有着更进一步的能力,在爽利之余,还能重重的在观众脑后敲上一锤。故事的主线围绕李秉宪饰演的金秀贤与崔岷植饰演的张京哲之间“猎人”与“猎物 ...
此心安处是屋家~
电影《此心安处》极罕见的一部作品中,从“物理空间”、“情感意义”以及“生命承载”三个纬度对“家”这一概念进行了探讨。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延续着《阿甘正传》历史厚重的沧桑与时光无情的陡转,在影片中以Richard一家为主线,以固定地理 ...
【北上 ,群像样板】
什么是群戏群像?什么是老中青同台竞技?电视剧《北上》给出了一个标准解!看到第16集,愈加发觉《北上》不同于那些以群像之名行抬人之实的假群像剧,它几乎将老中戏骨和青年演员戏份均分,形成代际分明却又缠绕生长的故事情感线,使得剧情向纵深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