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檔已過,但硝煙仍在,那些不公正的言論如油刷般肆意塗抹《維和防暴隊》的顔色,試圖将“維和藍”隔絕于觀衆視線之外,這不僅僅是對創作者的不尊重,更是對一個英雄職業的亵渎。此文不是正視聽之作,隻願将那些本該被看見、被讀懂的劇情設置用文字還原出本來的樣貌...

【子承父業?前仆後繼!】 楊震與父親楊琛都是警察,乍一看這不就是俗套的子承父業的設置麼?如果這麼想,那就把《維和防暴隊》看淺了,這裡,面上是用子承父業給楊震提供從業依據和抉擇依憑,并搭建起與餘衛東的人物關系推動劇情發展,但實際上,這樣的設置是為更深刻的思想性服務的,子承父業是“面子”,前赴後繼才是“裡子”,這一設置所傳達的是和平事業需要一代代人的前仆後繼,影片勾勒出的從2000年到今天,24年時間裡一代代維和警察前仆後繼的壯闊圖景,當你讀懂它,還覺得俗套麼?

【黯然退場?點睛之筆!】 看完電影有人質疑為什麼讓丁慧犧牲而不是任何一個男性,還有人說為什麼她的退場顯得如此黯淡。如果放在其它影片中,這樣的設置卻有工具人屬性,但在《維和防暴隊》中,這樣的設置不僅不工具反而是點睛,選擇讓丁慧犧牲會讓我們久久的記住她,她是誰?是所有維和女警!一個我們并不熟知的警種裡更加不被看見的英雄,《維和防暴隊》過後,我們知曉了她們的存在、仰望了她們的偉大,她們就是活生生的了!

當我們坐在影院,望向銀幕的那一刻,每一束目光都是對丁慧的禮贊與道别,這樣你還會覺得她的退場黯然麼?

【刺頭兵?是成長!】 有人質疑楊震這樣的“刺頭”怎麼會存在于維和警察的隊伍中,抱有這種想法的人把世界和生活看得太平面,《維和防暴隊》中有一條主線就是講這個團隊如何變得團結如一人,也就是說它呈現的是從不團結到團結的過程,而我們平日裡看到和了解到的“團結”都是結果,我們不能把結果倒置為初始。

楊震的不聽指揮,就是一個團隊的初始态,唯有經曆過血與火的磨砺,團結才會變為信仰。為什麼選擇楊震,那是因為他是狙擊手,這個分工中本就蘊含着獨來獨往的意味,再加上他是第一次執行維和任務,他的不聽指揮具有邏輯上的合理性。

按照理想狀态一支維和防暴隊應該在國内訓練期間就把所有問題解決,但真的能解決嗎?餘衛東的家庭能解決嗎?于慧的犧牲能解決嗎?在沒有真正上場之前,所有的隻是演練,哪裡有什麼100%?

慶幸,在這個世界上還有這麼一群人如此信仰和平,請記得他(她)們、記得維和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