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过《倒数时刻》后,我脑中第一个弹出来的,是前年的《马戏之王》,二者出奇的相似——

同样属于传记题材的音乐剧电影,主演的话,《倒数时刻》是蜘蛛侠荷兰弟,《马戏之王》是金刚狼,二者都为我们展现了出乎意料的好嗓子(其实狼叔的唱功在《悲惨世界》里就已经得到验证了,真不错。)

...
看林漫威的经历,还别说,和乔纳森还挺像的,都是从非百老汇音乐剧成名的

...
《马戏之王》很好的证明了,狼叔之前在《悲惨世界》中的表现不仅仅是昙花一现,他做到了起码不走调。

而影片题材也是出奇的相似,小人物、不放弃、机遇、挫败、成功。

都是赞颂了理想。

是的,人的理想,就像诗一样的浪漫,比起说出来,唱出来要更让人陶醉。

所以音乐剧电影中永远充斥着浪漫主义,它可以将一切不美好的东西,仿佛罩了一层纱丽一样,变得高高在上,不让观众想到这些不美好在现实中的样子。

《西区故事》将街头斗殴变成了街头芭蕾,《马戏之王》将马戏团的残障人士变成了民权斗士高唱着“this is me”,《刘三姐》把残酷的阶级斗争变成对歌,《爱乐之城》如梦如幻,讲述的却是一个离别后各自安好的故事,《雨中曲》即使是世纪佳片,但和它也是不停地在讲述演员在高楼起和高楼塌之间的轮回。

...
《西区故事》里的斗殴变成了斗舞,让影片更加脱离现实,更加剥离开时间概念,让舞台感和银幕感混淆

每当曼妙的歌声响起,当银幕上的人影悦动,即使他们颂唱的是对爱情的挽歌,亦或是对岁月无情的揭露,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金曲带给我们的感动,而这些金曲也让这些影片中的人物越升越高,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人,观众们往往会忘记这些人、事,总会出现在我们身边。

只有《悲惨世界》这部音乐电影,不同于其它。虽然也有爱情、也有云中的城堡,但是更多的,这部音乐剧中我们更多听到的是愤怒,是对“正人君子匆匆走过,两耳不闻孩子哭泣”的愤怒,而这种愤怒绝没有用音乐来掩饰,是更加汹涌澎湃。

...
先夹带个私货——艾潘妮,哦,我可爱的艾潘妮,《悲惨世界》最惹人疼爱,最明白爱情是什么的天使!!!

...
《悲惨世界》获得成功,因为它讲述了愤怒、怜悯、爱情、公正、贪婪、丑恶,而每一种面孔都无法完全取得胜利,只有这样你在有银幕上才能看到冲突,看到痛苦和挣扎

这是特例。

那么《倒数时刻》抛开对理想的赞颂,它想麻痹我们的,或者说掩饰的,是什么呢?

是生活的变化和对有限生命的焦虑。

乔即将迎接30岁的生日,正如他一开始所说的那样:

30岁了,他比保罗麦卡特尼在跟 约翰列侬写最后一首歌时还要老

30岁了,他的父母已经有两个孩子了,有工作,还要房贷。

...
相对普通人,艺术家更害怕年华老去,那不光是年华,更是他们的艺术青春

而此刻的乔纳森拉尔森有些什么呢?

虽然他只是一个饭店的招待,但是,他有一部写了八年的音乐剧,有一个爱他的女友,有一个同样对艺术充满理想的室友,还有一群志同道合朋友。

曾经是,但是一切不会一成不变,他迟迟未实现的音乐剧理想,他一次一次的碰壁,就是在这个看似一成不变,岁月静好的保护壳里,乔纳森倒是没有怎么忧伤过。

因为他周围的人没有改变。

直到他就要三十岁了。

音乐剧被专家批评的一无是处,室友仿佛也在一夜之间长大,放弃了理想,摇身一变,成了广告公司的白领,女友更是从影片一开始的坚持,到最后的离去,给了他重击。

...
在泳池内,水可以短暂让他和那些烦恼隔绝开

一个个身边的人变成了白领、金融从业者、结婚,而乔纳森的只能吹嘘自己是一个未来的音乐人,只能暗自嘲笑这些“周末不在家做饭的人,是傻瓜”。而越是这样,他的内心就显得越焦躁。

这些剧情通过“Boho Days”和“Sunday”这两首,充满喜感和略带傻气的歌表达出来,使得这种焦虑被弱化了,让人们更关注表演而非剧情中的现实生活压力。

即使不说细节,《倒数时刻》从故事上也仍然是一个比较悲催的构成,当乔纳森的《傲慢》终于得到观众和专业人士的认可后,我们本以为在影片还是什么十几分钟的时候(包括十分钟的字幕,所以这是事实上上的结尾),他实现了成功,结果呢,得到认可并不代表这个音乐剧能够在百老汇上演,结果还是灰色的结局,影片只能用画外音的方式告诉你们——

...
对于创作者来说,不停的投稿,哪那么容易呀

乔纳森拉森,在他三十岁生日之后五年,创作除了《倒数时刻》和《吉屋出租》两个音乐剧,其中《吉屋出租》更是成为了百老汇音乐剧的巅峰之一,可惜其本人在《吉屋出租》公映前一天,因病逝世。

充满遗憾的一生,但是留给我们的是让人心醉的歌曲,本片中所有的歌曲差不多都出自《倒数时刻》音乐剧。

总之,影片本身以及乔纳森本身,都经历了生活自身的烦恼以及不行,甚至更多算是一种悲剧,而本片通过音乐剧的方式,让观众更多体会的,是其中的音乐和舞蹈,淡化了更现实的要素,毕竟我们进入影厅,不是想在面对垃圾成堆的厨房和客户不懂装懂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