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說出一些我原本以為會在大熒幕上消失的故事,p2p暴雷割韭菜、醫療保障不健全不作為、勞動仲裁高成本難維權、中年就業困局、房地産縮水等。

不從電影的角度看它,單從選材和表達的角度,它已經盡力了,即使有删減、有争議,也值得一看,一方面“看見總比看不見更好”,另一方面有争議就要參與争議,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都是寶貴的,要勇于發聲。

電影裡出現的“路路通”,在現實裡确實有不少原型,自己在去年有幸使用過一款叫做“騎手小區樓号地圖”的小程序,City walk的時候在某老舊小區迷路了,誤打誤撞找到了這款外賣騎手地圖,抄近路順利離開。地圖上有許多騎手的标語,比如“這附近有人養鴿子,拉我一身粑粑”,再比如“xx有便宜的網吧可以蹭空調”。

中年就業危機确實存在。就個人感悟來說,在????廠幹了兩個月招聘,對太多求職的中年人點擊了拒絕,三十三歲以上的人根本就不考慮讓他們過簡曆。看到過中年人在簡曆上寫“我真的很需要這個工作機會”,也有被拒絕的中年人三番五次來詢問你“我真的不行嗎”“真的不再考慮考慮我嗎”“我可以做……”。他們在盡力抓住每一個求職機會,張開雙手捍衛身後的家庭。

電影裡外不乏高志壘們,大廠被辭的高級程序員,他們的苦難也是真實的,懷着美好的憧憬在園區附近買下巨額房産,貸款背上十幾年,結果公司要降本增效把他們優化了,房貸瞬間形成排山倒海之勢,有人堅持償還保房衛家,有人變賣資産抵住窟窿,還有人精神失常不堪重負選擇自殺。

我們都清楚,個人工作被公司裁決了,但是個人命運的背後牽連着經濟形勢等大環境的問題。具體來說,有太多可以窺見民生的角落:

1、前段時間從做自媒體的朋友們那裡得知,自己的工作室裁員了,二十多人裁到隻剩七八個人,為了提高競争力工作量隻增不減。同一桌的其他朋友,已經放棄全職做自媒體,收心找工作進體制。

2、2018年及以前,做義工都是有工資的,雖少但有。現在的義工基本沒有工資,并且被當成黑奴苦力使喚的幾率大大增加。

3、暴躁的危險事件頻發。最近治安問題變多了,大到刑事案件,小到經常有人在街上發生争吵。

4、馬路邊的勞動市場,等待臨時工作的人越來越多,大部分是老年人和中年人,老年人往往搶不過中年人,隻能等待老闆安排機會。

5、撿垃圾的人越來越多,往往在淩晨一點到三點行動,趕在環衛清潔工上班之前,盡可能多的撿走可回收的垃圾,與他們溝通之後,發現他們中大多是沒有退休金和養老金的老人,也不被子女贍養。

6、地攤經濟的騰飛。可以去廣元地下商場,西甯的大興街夜市,非常繁榮的小攤經濟,聚集了衆多性價比高的商品,也不乏消費者來來往往。

……

大環境總是給人一種不可抗力的壓迫感,但個人在“身不由己”的信息漩渦沉淪太久,就容易陷入悲觀郁結之中。聯想到這一點,《芙蓉鎮》裡面有一句話,對我又非常具有激勵性:“活下去,像牲口一樣地活下去。”

我很反感過頭的宏觀叙事。比如前段時間的奧運會,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着“為國争光”“中法友誼”,炒作着“賽事不公”的聲音,蠶食人民的注意力。我也在看比賽,但是更憂慮和在意同一時期出現的“網證網号”和“延遲退休”。

“網證網号”這樣切身關切到個人隐私和安全的規定,應該引起廣泛讨論才是,但網證網号8月25日就會終止意見征集并推行,軟件都做好了,那是不是該直接給自己選一個吉利一點兒的号碼呢,還是說該再拼一把,去意見征集的網站投遞自己的觀點,搏一搏微小的火種呢?

宏觀叙事把現實浪漫化,過頭的宏觀叙事甚至有夢幻化的效果。個體福祉、個人利益和階級差距被縮小到新聞報紙最小的闆塊,英雄主義、民粹教育、粉飾太平和娛樂至死反倒鋪天蓋地地麻痹着神經。

我們不能将個體的感覺從曆史的洪流中剝離出來,但也不能把自我交給洪流任流啊,這和不會遊泳就下海有什麼區别。

想起來前幾天在西甯,萬達商場外聚集一群美團騎手。他們坐在彩虹階梯上打撲克,總有人行色匆匆,加入戰局兩分鐘就放下手牌接單要走,也總有人能拿起這些牌繼續打下去,不違和、不梗塞,失語城市中流動的人們,為了生活努力喘氣、抱團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