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門》是一部好劇,劇本好、演技好、拍攝好。

  好劇與爽劇的區别是什麼?下面幾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

  第一個例子,二奶奶花了一萬多兩給常太監買外宅買女人,老三知道了就要告狀。告到老爺子身前,如果一般爽劇,肯定是二奶奶早就請示過老爺子,一個反轉,老爺子反把老三訓斥一頓。

  沒錯,這樣的劇情看着很爽,很解恨。

  但《大宅門》不這樣演。老爺子根本不知道這件事,聽了馬上暈過去。但等他醒來,還是選擇了相信二奶奶,讓她繼續當家。

  這樣的劇,很真實,很感人。仔細想想,也很合理。

  第二個例子,七爺的渣,渣得很符合那個時代的特征。他喜歡九紅,所以不顧她的身份娶她為妾。可是,七爺沒辦法扭過一個“孝”字。二奶奶不讓九紅進大宅門,七爺沒辦法,隻能聽從;二奶奶要抱走九紅的女兒,七爺沒辦法,隻能聽從;二奶奶要七爺打九紅,要不是三爺等人攔着,七爺沒辦法,也隻能聽從。

  從今天的價值觀來看,七爺很渣。他愛上了九紅,卻沒發給她幸福,反而讓九紅痛苦了一輩子。可不要忘了,在那個封建的年代,百善孝為先,哪怕七爺再有反抗精神,也沒辦法不聽從母親的話。

  這要是一般的劇,肯定是歌頌主角的抗争精神,經過三五個反轉,以大團圓結局。可這樣的情節,倒削弱了對舊社會的批判。

  第三個例子,王總管給二奶奶找了個抱狗的丫頭香秀,從中獲利四百五十塊大洋。香秀的表哥找上門來,王總管理都不理。後來表哥想辦法見到二奶奶,本以為他會把王總管的惡性和盤托出,然後讓二奶奶大發雷霆,就算不開除王總管,也要讓他賠禮道歉。

  可劇中不是這樣表現,表哥并沒有揭露王總管的行為,而是按下不表,以此讨好王總管,軟硬并施,從而得到了為七爺做事的機會,實在是高。

  第四個例子,二奶奶始終沒有認楊九紅是白家的人,楊九紅和七爺一點法子都沒有,這就是現實。要是别的劇,早就鬥智鬥勇反抗然後以大團圓結局了。但《大宅門》這種表現手法才是真的揭露封建禮教的吃人。試看魯迅的小說,祥林嫂沒有找到幸福,閏土沒有保持本真,阿Q也沒有娶到老婆,把美好的事物撕碎給人看,才是悲劇。那種随便反抗反抗就成功的,隻能是爽劇,批判精神反而沒那麼強。

  最後說一下七爺,七爺小時候是個傳奇角色。一出生就不會哭,小時候各種調皮搗蛋,隻有季師父能治得了他,把這個人物塑造得很形象。可是長大後呢,反倒是一堆毛病。

  他的本事,也就在濟南辦理泷膠莊和燒偷工減料的藥材時體現了。除此以外,都是毛病。他用錢不知節省,心裡也沒數,對下人的黑一點也不知情,他教子無方,面對母親和楊九紅的矛盾,他更是一點辦法也沒有,跟小時候甚至有點截然相反。

  後面還娶了香秀,這個渣男,楊九紅真是個苦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