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去看了《深海》,提前看了一下豆瓣評分,沒抱太大期待,但是看完之後感覺7.3分還可以再高一點。

整體上來說,《深海》本身存在很多可以吐槽的糟點,但是整個故事講好了——一個愛與被愛的故事。

小女孩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愛,她以為都是自己的問題,覺得自己是“晦氣”,表現出一副很喪很膽小的樣子。

因為本身沒有被愛,所以她不知道怎麼跟外界相處,外界對于她來說是畏懼的,所以總是很小心翼翼的樣子。

煎熬之下,她跳海了。

小醜奮不顧身救了她,自己卻死了,她終于感受到了“被愛”。

在生與死的邊緣感受到了被愛,她還有機會去愛嗎?

這是設定的張力所在,也是最精彩的地方。

電影的結局給了希望,小女孩最終沒有死去,在生死一線感受到了被愛,她選擇了生,其實就是選擇了去愛。

“愛與被愛”一直是人情感生活的主題,人都渴望被愛,在感受到了愛的溫暖以後,才能去愛人。

人是情感豐富的動物,情感對于人來說就是一把雙刃劍,它是幸福的源泉,也是痛苦的根源,就好像動畫裡的各種顔色一樣,人的情感有時候也會如同喪氣一樣死死纏住人的整個靈魂,越是痛苦掙紮,就越擺脫不掉,相信每個人都經曆過這樣的痛苦。

如果一個人長期不被愛,折磨她的喪氣是什麼呢?她會感覺不被認可,會自卑,會害怕,會對“生活”手足無措,最後甚至放棄生存。

“愛”對于人太重要了,這也是情感的主要話題。

《深海》就是以小蝌蚪找媽媽的原型講了一個關于“愛”的故事,小女孩找的不是媽媽,還是缺失的愛,她找到了愛才能生存下去。

在人類文明已經如此輝煌的時代,“愛”對于人來說,遠比原始時候重要得多,成了靈魂的養分。

但是對于這類電影,一個很大的弊病在于,它沒有真正去解答這個問題——人不被愛要如何去愛?

它的回答是:世界上一定有一個人愛你。

這種回答方式其實就是告訴你要相信希望,并不是最佳答案,但絕對是一種高級煽情,它讓觀衆在感受到痛苦之後看到希望,那一瞬間眼淚繃不住就掉下來了。

所以,《深海》其實沒有探讨現實問題,仍舊是一部以煽情為主的商業片。

但它畢竟點到了“愛”這個話題,并且強調了“愛”的重要性,在劇情結構上也有一個反轉式嵌套,比起其他老套煽情商業片言之無物,它已經很優秀了。

簡單說說糟點,首先是夢境邏輯混亂,前半部分小女孩夢境讓我以為這部片甚至要爛了,就在于它的邏輯太亂,比如為什麼一定要去深海之眼?為什麼不掉頭?為什麼小女孩突然明白自己是喪氣,前面不是一直被告訴嗎?小醜自己就是深海小精靈嗎?那為什麼小女孩不阻止她呢?……

這一堆的問号從我腦袋裡蹦出來的時候,就已經無法入戲了。

另外一個就是,沒必要點“抑郁症”這個話題,個人沒有很深去了解過這個領域,但是通過簡單給希望式煽情去治愈抑郁症,多少有些不尊重在裡頭。

太複雜的問題沒有認真去了解過,最好就不要碰。

對于現實問題的讨論,如果不去認真了解和研究就盲目創作,對現實就不太尊重了,談論現實是要承擔一定責任的。

最後關于畫風個人挺喜歡的,這個蘿蔔白菜的問題就沒啥好評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