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隔兩年,五月天阿信發布了全新單曲《青空未來》,作為台灣導演陳正道指導的影片《盛夏未來》的主題曲。這也是阿信與陳正道的第二次合作,15年前,阿信就曾為陳正道執導的青春片《盛夏光年》打造同名電影主題曲。

大部分電影主題曲都是對影片内容的提煉,或是對電影主題的強化和豐富。

拿阿信為影視劇所做的歌曲為例,《盛夏光年》講述了青春的不羁與對未來的迷茫,《星空》(電影《星空》同名主題曲)描繪出一幅通過回憶生命中的溫暖而在面對未來的恐懼時展現出堅決勇氣的畫面,《當每顆星星》(電影《一出好戲》主題曲)将落在小島上的人比作擱淺在人間的星,所有的幻想和謊言都是對影片元素的引申,《一半人生》(電影《飛馳人生》主題曲)則是呼應了經曆人生浮沉,依然堅持夢想的電影主題。

...

但是當我第一次聽到《青空未來》的時候是有些心疼和失落的。

心疼是因為阿信的嗓子大不如前,與《盛夏光年》一對比就能聽出來,後者的聲線中充滿了少年感,青春的莽撞用躁動的嗓音就能表現出來,但是常年的演唱會和早期嘶吼般的唱法讓嗓子過早承受着壓力,因此在《青空未來》裡,阿信的嗓音略顯疲憊,唱得比半年前的新歌《因為你,所以我》還要勉強。

...

失落是因為歌詞所描繪出的畫面,是青春過後的感傷。

《盛夏光年》裡“讓定律更簡單,讓秩序更混亂,這樣的青春我才喜歡”是正值青春的呐喊,是少年叛逆的瘋狂,《青空未來》裡的“如果你,如果我,如果能重來;會不會,還依然,像當初勇敢”是對青春的懷念,是經曆過年少後對從前的回看,而這種内容的校園青春片在大陸十分常見且非常容易落于俗套。

這裡說的校園青春片指的是如《緻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你的婚禮》這類受台灣校園青春電影如《藍色大門》《那些年》等影響較深的大陸電影。

...

近幾年關于校園的電影,除了《少年的你》有題材、故事和演員的加成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其他的基本都屬于平庸落俗之作。

用校園環境、學生之間的關系勾起觀衆對學生時代的回憶,然後通過無疾而終或者狗血十足的情感糾葛或是某個現實角度讓觀衆産生共鳴,最後通過對過去的緬懷或者角色對某個沖突點的幡然醒悟直擊觀衆淚點,達到感動觀衆,追憶青春的目的。

這種套路如果搭配流暢的劇情,細膩的故事再加上頗具流量的年輕演員,會很容易吸引年輕觀衆,取得良好的票房成績,這也是為什麼市場上會不斷湧現出這類影片的原因,成本低,收益高。

但這些套路一旦用濫了,影片帶來的觀影熱度便會大打折扣,最終成了某些演員的“粉絲狂歡片”,而當下大多數大陸校園青春片便走了後面這條路。

...

所以當循環了幾遍《青空未來》後,我在腦海中已經勾勒出了一幅幅在很多校園青春片中出現過的畫面,加之主題曲名稱與一部青春動畫《昨日青空》相似,後者在故事方面就有着上述的問題,于是那些俗套的劇情在腦海中便浮現地更加明顯。

但是成片效果卻在我的意料之外,歌曲的确是對《盛夏未來》内容的總結,不過這種總結不是籠統得概括劇情,而是以一個過來者的身份去凝視青春,冷靜地與曾經的自己對話,它需要與正片搭配,隻有經曆了女主陳辰與男主鄭宇星在那個夏天發生過的故事後,才能明白歌曲裡的“是否依然敢瘋敢愛”的含義,而這個故事,并沒有讓人失望。

...

可以說本片是這幾年最純粹的校園青春電影。

這種純粹不是說影片在劇情上有多巧妙,在文本上有多出彩,而是在當下的大陸校園青春電影環境中,它足夠真實,真實就帶來真誠,無論是在演員選用,場景設置,主副線配合等方面都十分貼近生活。

在選角上,沒有流量尬演,沒有老戲骨裝嫩,讓合适且有能力的演員扮演合适的角色,讓校園的戲碼還以青春的顔色,才是一部青春片應有的樣子。

而作為校園早戀的一份子,同學起哄調侃的場景簡直就是直接複刻了我的中學生活,那時候對于大家誤會的辯解是沒用的,隻會讓兩個人之間暧昧的關系更加濃烈,青春中感情的美好就在于懵懵懂懂中“敢瘋敢愛”。

...

影片中陳辰母親得形象刻畫得很出色,在家裡,她是犧牲自己的時間,陪孩子上學做孩子後盾的母親,在學校,她是雷厲風行的家長,但在“外遇”對象王叔面前,又成了會為了一條短信坐立不安的女生。

鄭宇星來陳辰家學習時,在樓梯口跟陳辰一起目睹了陳母與王叔在出租車旁交談與送别,鄭宇星說從陳母的眼睛中看見了愛情。陳母也一改以往的嚴厲和疲倦,在王叔面前展露出溫柔嬌羞的一面,愛情的魔力就在于能讓所有年齡段的女性在自己喜歡的人面前變成一個小女生。

...

商業片需要有宣傳點去宣傳影片,創造價值。

在預告片中,剪輯主要以陳辰與鄭宇星的感情走向為主,讓CP粉狂喜,但看了正片會發現,影片最大的噱頭應該是MING是誰,我們看慣了校園戀愛的分分合合,且根據國内審查制度中校園早戀不能有結果的“隐形規定”,我們已經預知了陳辰和鄭宇星的結局,所以觀衆更願意看些不一樣的情節,因此會去猜測MING的身份,MING究竟是男是女?

...

MING可能是女性,鄭宇星生活在隻有父親的單親家庭,傳言中他喜歡的DJ是個大他六七歲的成人,且在音樂節上MING的身形較為嬌小,所以他很可能會喜歡一個成熟的女性,家庭中女性形象的缺失讓其對年長的女性産生眷戀之情,也讓青春懵懂期的他誤以為這就是愛情。

所以他在親吻了陳辰後依然說無法喜歡上她,所以他的父親堅定地認為鄭宇星不會對陳辰有非分之想,因為陳辰對鄭宇星而言更像是妹妹,給不了他“母親”般的安全感。

...

MING也可能是男性,熟悉五月天的觀衆基本都知道,《擁抱》是一首描寫同志的歌曲,“晚風吻盡荷花葉,任我醉倒在池邊”描繪的就是台北新公園著名的同志聚集地——荷花池。

在《盛夏未來》裡,康正行失意時就是在荷花池邂逅了一位中年男子從而第一次發生了關系。在《想見你》中,王诠勝向喜歡的男生表白,卻被當作另類而受排擠,讓他心灰意冷,于是在《擁抱》的背景樂下漸漸走向海中。

因此當影片中出現《擁抱》,很難不往同性的方向去想。

...

不過無論是陳辰看到MING海報時的反應,還是鄭宇星父親對他的态度,放在上述對MING的分析中都是模棱兩可的,其實MING是男是女并不重要,它可以作為一個宣傳點,但不是主線,影片将鏡頭對準的是鄭宇星的成長,從幼稚到成熟,從逃避到面對,而不是他和MING之間的情感糾葛。

導演陳正道在影片首映會的時候也表示,MING隻是一個象征,一個符号,影片更想展示的是青春中愛而不得的遺憾。

...

但我更願意将MING解讀為男性,因為影片讓我看到了一種拓寬大陸青春片題材範圍的可能性。

衆所周知内地院線是看不見同性題材的影片的,2018年,以中國第一部通過審查的同性電影為噱頭的《尋找羅麥》在院線上映,這本該是件值得電影圈慶賀的大事,可看了電影才知道,影片删減了38分鐘,關于同性的感情線被剪得七零八碎,根本不像一部電影。

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導演為了影片能過審,在還沒送審之前,就進行自我審視,将可能會越界的元素統統丢棄,于是國産片越拍越小氣,越拍越套路化,因為這樣最安全。

...

但也還是有很多影人在審查邊界不停試探,為了展示國産電影的多元化做着努力,比如《被光抓走的人》中白客飾演的筷子對于秦山消失時異于常人的焦急與關心,比如《送你一朵小紅花》中吳曉昧在醫院和愛人合影時身上穿着的彩虹T恤。

所以我也希望這部同性隐喻更為明顯的影片出現後,能讓大家更積極地去探索一些未涉及或者不敢涉及的方向,為中國電影的影像和題材開疆拓土,哪怕一點點也是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