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雅克貝克導演并不熟悉,隻知道他有一部電影在豆瓣達到9.2的高分,後來戴錦華教授将其列入影史介紹的一部分,于是,我觀看了這部電影。

無須質疑,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這種好看是那種商業電影帶給人的觀影快感,不需要帶有任何電影知識的前提,五個囚犯計劃挖洞逃獄,卻慘遭内鬼舉報,功虧一篑,令觀者惋惜。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容易産生共情的題材,人們的影評熱切地讨論着究竟誰是内鬼,是替死鬼紳士男,還是越獄高手修車男。一部電影能在故事層面令觀衆争論不休,回味無窮,已經算是成功了。

至于内鬼到底是誰,豆瓣上大家都一緻認同一篇解析影評,上面列出多個證據,說明修車越獄高手才是真正的内鬼,而紳士男隻不過是從一開始就被監獄長與越獄高手利用的棋子。分析得确實有依據,但我仍是不贊同的,因為片尾修車佬的眼神同其他人一般幽怨,這不是一個心機男的眼神。

全片下來,我并不認為修車佬是那種會花大量時間去跟其他獄友培養感情,以便去害他們讓自己更快出獄的心機男,況且總所周知,監獄長城府極深,誰願意跟他合作呢,誰知道事情結束後越獄男會跟其他人一樣被重罰呢,這都是監獄長一句話所決定的,監獄長他确定會讓唯一知道他計劃的人順利減刑嗎?這不是等同于跟别人說明自己為升職加薪導演的這一出肮髒鬧劇嗎?

那為何越獄男在影片開頭會是一個自由身,不排除他又越獄成功了,他可是越獄高手。

至于越獄過程的順風順水,沒走半步彎路,我認為這是導演處于影片時長考慮,無法引入太多對于越獄過程無意義的情節進去,導演隻想盡快進入挖洞的段落,然後進入人性的審判場,更何況,影片采用的紀實美學風格,就要占去大量的時長,多加走彎路的情節進去,就太冗長了。

為什麼會有鐵鋸,鏡子,雖然入獄物品檢查很嚴格,但看了這麼多監獄片,隻要是有人在,沒什麼是不可能的,肖申克的老頭是如此,越獄風雲亦是如此,更何況是講究人權,氛圍輕松的法國監獄呢。

話說回來,我們依舊要思考《洞》為何能列入影史,單憑一個好故事肯定是遠遠不夠的,好故事小說裡面大把。單憑開頭的直視鏡頭畫面肯定也是不夠的,因為同時期的《筋疲力盡》和《八百擊》比《洞》更先鋒得多得多。說句題外話,雅克貝克拍這部電影時已經54歲了,他長期做讓雷諾阿的助理,到1960年,已經不是那種新浪潮的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的實驗電影心态了,但作為一個電影人,他敏銳察覺到即将掀起的法國電影新浪潮的威力,并在影片開頭用一個演員直視鏡頭的畫面向新浪潮看齊,無比勇敢,也無比睿智,這是我們需要緻以尊重的。

《洞》無與倫比,近乎炫技般的紀實美學,讓影史有了它的一席之地。大量畫外音的使用,畫面不是一個規定好空間大小的畫框,而是一扇窗,一扇畫外便是無限接近現實的現實,觀衆沿着聲音産生對現實的遐想,與對畫面的信任。

大量使用段落鏡頭,導演讓我們看清楚每一個段落的每一個動作,并以極其流暢的剪輯點将其串聯起來,觀衆們相信自己看到了一個完整的越獄過程,這種從心底的認同是每一個段落裡面真實的細節描繪所給的,當然,這仍是一個被電影化,被處理過的時空,或者說,這是一個減去了碎屑片段的時空,每一個段落鏡頭看似極拙,其中卻包含着高超的時空技巧。

又回歸到故事本身,僅僅是依靠紀實美學的炫技,影片肯定無法獲得如此的高分,導演雅克貝克顯然在電影大師讓雷諾阿身邊,早已習得了極為精到老練的人性描寫手冊,于是到下半場,導演讓我們在人性的善惡場自由踱步,我們看到吉奧(全片我唯一記得的名字)為了不讓老母親被警察打擾,毅然決定不越獄,隻身一人面對夥伴越獄成功後,來自四面八方襲來的懲罰,或許他會被嚴刑拷打,被關禁閉,被加上幾十年刑期,吉奧仿佛看破一切般,平靜地說:我不走。于是我們知道,他的老母親,比起自由,更為重要。這是片中難得的人性閃光點,我自然記得最深。

懦弱,立場不定的男主角顯然是這麼過他的一生的,他是個自我主義者,當個人利益擺在面前時,他會不假思索地抛棄其他一切。我們甚至有一瞬間被他對謹慎男的表白所欺騙,他對謹慎男說:這是我這輩子唯一覺得正确的事情,謝謝你們。這當然是你的珍貴感受,但你已經過了一輩子的唯己主義,一刹那的感受你怎麼會記得住呢,不過是維持極短的自我感動罷了。我們真的得給當時軟心腸的自己一個狠狠的耳光子,這種事遇得還少嗎,理性點,想想他是什麼人先,别總輕易相信一個你不了解的人。

試探人性,被人性的複雜教訓了一頓,幸好隻是發生在電影,感謝雅克貝克給我們上了人性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