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時的記憶、母親的容顔,過往的所有鑄就了“我”,人的一生就是一個“叙述”的過程,我們在講一個從自己有記憶以來到今天為止的故事,并在未來續寫下去。但是,到了當記憶可以被僞造、夢境可以被僞造的時代。單身十年的人也可以在幻象中過上妻女雙全的生活。記憶和過往似乎不再是區分人與木偶的标準,畢竟隻是一串信息罷了。

那麼,“我”是誰?

信息時代的“我們”,雖然不像故事中展現的那樣可以随時使用電子腦接入龐大的信息網絡,但是不離手的手機和離不開的互聯網似乎也像電子腦一樣成了生物有機體的一部分,我們的一部分記憶和故事也借助它們存在。回想一下自己手機連不上網時“丢了魂”的感覺、回憶某一天出去玩的經曆時第一時間點開手機相冊……“我們”和裝上電子腦的“人”的界限也沒那麼清晰。

有人在虛幻中生存,被巴特鄙夷道“傀儡”,而有素子一樣的賽博格在人造的身體中生存,卻沒有其它人懷疑過她的“人格”。因為她能反思,能思考“我是誰”這樣的問題,這讓我認為她的“人”格毋庸置疑。那麼從海量信息中生成的“傀儡師”呢?他從信息浩瀚的網絡中學到了不少東西,獲取情報、操縱企業已無法滿足他,而希望從進化的角度上達成成為“人”的目的。但當素子的人格加上“傀儡師”遍曆網絡的能力,他們的整合體已經完完全全超過了其它人類(或者說,電子強化人類)。這或許是一種新的智慧生命的誕生。

...

最後,關于結局我的猜想:兩個義體人,金發義體人被爆頭、黑發義體人頭還在,但是巴特卻說“少佐的頭沒有找到“。尾聲裡和巴特對話的黑市買到的義體人的思想來自何處?或許“傀儡師”已經和素子整合,他們融為一體,相當于素子有了遍曆網絡的能力,或許在思想和記憶上也發生了變化,尾聲中的義體人的思想或許來自于“傀儡師”事先在網絡上的備份(“雲端”)——整合素子思想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