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導演,董子健、周冬雨、仁科、黃渤一衆大咖參與配音,這部由中國美術學院師生創作的動畫電影《藝術學院》入圍第7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剛從電影院出來的時候,我就感受到電影裡強烈的屬于藝術生“那就是拍給你看的”的歸屬感,思緒一下回到那段躁動又熱血的時光。但同時也産生了對影片的疑問:整部電影的小衆群體情懷,對于普通觀衆理解這部電影而言,是有益還是加重了隔閡?

...
《藝術學院》海報
...
《藝術學院》部分豆瓣短評

文:編号104
策劃:抛開書本編輯部電影裡的很多場景大量靈感來自于位于杭州的中國美院——坐落在西湖邊上的南山校區,這種特殊的位置一如電影裡别具東方風韻的動畫風格,水墨畫似的展開,就連看夕陽的場景都讓人想到杭州的濱江路,搖搖晃晃的宿舍像是梵高小屋畫裡的木闆床,邊上貼滿了九十年代藝術生的精神偶像:崔健,邁克爾·傑克遜等。生動地勾勒着那個年代的“象牙塔”。

...
...
電影的内容前半部分大量充斥着主人公們探讨“哲學”“藝術”等這些虛無缥缈抽象詞彙的對話情節:在一個平平無奇的物體前做些小舉動,卻像是發現了現代藝術的“奧秘”,為自己的“創新藝術”興奮地仰天長歎。學生打斷老教授關于“西方自由主義與中國傳統”的講座,問上帝是否死了,這些對話看似荒誕但在藝術生生活裡見怪不怪,我們需要搞清楚嗎,并不需要,也沒有人在乎,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方式,每天都在問别人,你覺得什麼是藝術,你覺得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
每個藝術生都有過這樣一段又充實又虛無的“發現世界”的日子,對世界每天有一百個好奇,思考者不切實際的問題,但也像電影裡主人公會問“外國的月亮真的比國内的圓嗎”,電影無處不在的的黑色幽默注定它的底色是悲的。作者沉湎于往日烏托邦的同時,也繪聲繪色描繪了青年人的時代雕像。片中的主角張小軍隐喻了當今社會相當一部分典型的虛無年輕人,他看似腦子不正常,但隻是試圖用一些問題來調侃覺得沒什麼意義的空空人生。他有性格懦弱的一面,也有天真善良的一面,當别人都往前走了,他還是站在原地搞不清自己。當家裡人問他對經商對看法,曾經那個不羁的他也開始動搖。導演巧妙地提出了現實問題,以及對當今青年的思考與審視。
...
從這個角度看,電影隻是借着動畫的外殼講述當代的社會文化症侯問題。這種心理矛盾正是這部電影中的珍貴與真實之處,即導演不美化任何一個群體,僅僅隻是展示這一群體最真實的一面。每個主人公都有一段純粹的每天腦子裡做“大藝術家夢”的時刻,但現實世界的殘酷碰撞,又很難讓你把那段時代定義成烏托邦,海明威筆下“迷惘的一代”,腳是漂浮的,但又有東西拉着你下墜到凡間。反而是電影結尾求生欲很強的美好結局讓觀衆覺得不切實際,褪去了第一步的鋒銳感。(能理解是為了過審查)
...
...
柏林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