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在所有的藝術形式中,越是簡單的事物越難以具體描述,越是樸素的情感越難以充分表達。

《丘奇先生》以主人公查莉的視角進行講述,按着線性時間平鋪直叙地對劇情展開,影片圍繞着丘奇先生與祖孫三人之間發生的故事,描繪出一幅因愛而存在的美好畫卷,闡釋生活的意義與價值。

影片沒有曲折坎坷的驚險橋段,一切都在平靜的生活中默默發生,但是在波瀾不驚的水面下,越來越濃烈的情感卻如暗流般時刻湧動着。

...

一、拯救孤獨的美食

瑪麗和女兒查莉一起生活,在瑪麗被查出患有癌症隻剩六個月的壽命時,她的前情人安排了一個廚師照顧母女的起居,并允諾付給廚師這六個月的工錢和她們的全部生活費,這個廚師就是丘奇先生。

起初查莉并不喜歡這個廚師,丘奇先生的出現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她與母親之間相依為命的關系,她們的“秘密生活”暴露在丘奇先生這個闖入者的眼皮底下,因此小查莉并不待見丘奇先生,甚至讓母親将他辭去。

...

但美食是一種超越語言超越國界的介質,它不僅能給人帶來當下的飽腹感與視覺滿足感,也能構建不同文化間溝通交流的橋梁,更能作為連接下廚者與品嘗者兩端之間關系的紐帶。

丘奇先生的美食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女兒倆面對生活時緊閉的大門。

它給瑪麗絕望的生活帶來一絲生機,她沒有将自己的病症告訴查莉,丘奇先生便成為她傾訴煩惱的對象。

...

也給查莉的生活帶來了希望與樂趣。影片中有一處劇情是丘奇先生出門買菜,而小查莉就站在二樓陽台上偷偷看着丘奇先生滿載着食材歸來。

從最開始對丘奇先生本能性的排斥,到現在對丘奇先生歸來的期待,雖然是在暗處默默等待,但卻表示着查莉封閉的内心世界已向丘奇先生敞開。

這份期待不僅是味蕾上的,更是情感上的,這也是“美食”這個意象在影片中的另一層重要含義,即一種缺失的情感存在。

...

在生活中,談起家庭美食首先想到的必然是一家人其樂融融圍在一起吃飯的溫馨畫面,而這也正是母女倆所缺失的生活景象。

丘奇先生的出現填補了這段空白,美食便成為這種缺失情感的具象化體現,而丘奇先生個人随着時間的推移,他的角色也不僅限于一個廚師,也許在影片中的表現他像是一個“保姆”,照顧着母女倆的三餐,但在這個缺失男性身份的家庭中,丘奇先生所承擔的更多的是“頂梁柱”與“父親”的男性角色。他與他的美食是兩個孤獨靈魂的治愈者與拯救者。

...

二、雙向治愈的溫暖

在查莉眼裡,丘奇先生是一個完美的存在,“Mr.Church不做料理的時候,就是在彈鋼琴,不彈鋼琴的時候就是在畫畫,不畫畫的時候就是在看書。”

本該待六個月的丘奇先生卻在這個家庭待了六年。意志堅強的瑪麗并沒有如醫生所說隻活了六個月,而是一直堅持到了六年後,查莉高中即将畢業。這期間丘奇先生也如往常一樣,盡心盡力照料這個家庭,也讓查莉産生深深的依賴感,但是丘奇先生展現在她們面前的永遠都是完美的那一面,而關于丘奇先生個人的事,她了解的并不多。

于是在一個丘奇先生準備回家的晚上,查莉詢問了他關于個人興趣愛好以及住址的事,卻被丘奇先生大聲駁斥,這是六年來丘奇先生第一次吼查莉,他覺得自己的隐私受到了侵犯,下班的時間隻屬于他自己,不想被任何人打擾。

...

沒有人生來完美,那些看似完美的人不過是在經曆了生活一次次的洗禮後,懂得如何把不完美的部分掩藏起來。影片故意模糊化丘奇先生的過往與不在查莉家時所做的事情,其實就是明裡暗裡告訴觀衆也許那一部分就是丘奇先生不完美的一面。

查莉高中畢業時瑪麗去世,而後查莉選擇遠離家鄉的學校讀大學,但大學的生活讓她逐漸迷失自己,臨近畢業時意外懷孕,男朋友也像自己不曾見過的生父那般逃離了。于是查莉回到小城,找到丘奇先生,想在他家中修養并準備畢業論文。

在這裡,查莉發現了丘奇先生的另一面,丘奇先生自小被父親粗暴對待,性取向也飽受歧視,在父親的強迫下組建了家庭,但他沒有盡到一個丈夫的責任,婚姻不了了之,這些遭遇也讓他本能得想自我保護,隻願意給别人知悉他想讓對方知道的事,而一旦對方越界,他就會裹緊自己,不讓自己的隐私被别人窺探。

...

直到瑪麗母女的出現讓丘奇先生的生活有了變化,而查莉女兒伊莎貝爾的出生更讓他感覺到家的溫暖,瑪麗祖孫三代的陪伴給了他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使他不再害怕和面對曾經遭受過的苦難。

最後在丘奇先生去世的前一夜,查莉在給他讀完書準備離開房間給他一些私人空間時,被丘奇先生留下,這次他不想一個人獨自面對。

丘奇先生的出現治愈了處在絕望中的母女倆,而瑪麗一家的陪伴也治愈了處在恐懼之中的丘奇先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治愈的力量也是,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窗子的明淨也襯出明月的皎潔。

...

三、人間美好的傳承

“人們在死亡面前會變得奇怪,有些人會無所不談,除了逝者,有些人會隻談論逝者,有些人則嘗試安慰你,還有些人就隻會讓你哭,還有一些人什麼都不說,因為他們不需要。”

這句旁白在影片中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在母親瑪麗的葬禮上,丘奇先生與查莉在前來吊唁的親朋好友中相視一笑,沒有鼓勵,沒有安慰,多年的相處讓他們早已明白彼此,瑪麗走了但彼此還在。第二次是在丘奇先生的葬禮上,查莉與女兒伊莎貝爾在前來吊唁的親朋好友中相視一笑,沒有鼓勵,沒有安慰,多年的相處讓她們早已明白彼此,丘奇先生走了但彼此還在。

兩次葬禮形成了一個對比,逝去的人不同,參與葬禮的人也不同,但對于查莉而言,她身上的那份溫情卻始終存在,隻不過對象從丘奇先生換成了女兒,這是情感的傳承。

...

影片按時間點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丘奇先生照顧孤獨的瑪麗母女,第二部分是丘奇先生照顧剛畢業的查莉母女,第三部分是查莉母女照顧患病的丘奇先生。

随着時間的推移,人物間的角色也在不斷轉換,我們已經忘了丘奇先生最開始隻是一個廚子,隻記得他對于這個家庭而言,是個不可或缺的存在,在丘奇先生的陪伴下,瑪麗走出絕望,查莉擁抱生活,伊莎貝爾茁壯成長,在瑪麗祖孫三人的陪伴下,丘奇先生有了安全感,不再恐懼,這是陪伴的傳承。

...

在影片結尾丘奇先生的葬禮辦完的第二天早晨,查莉聽到廚房裡響起丘奇先生經常聽的爵士樂,下意識地以為是丘奇先生,卻發現是女兒在廚房裡給自己準備早餐,女兒從來沒有下過廚,卻模仿着丘奇先生下廚的方式制作早餐,在他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學會處世之道。

丘奇先生雖然逝去,但代表着新生力量的伊莎貝爾在不停成長,這是生命與希望的傳承。

...

影片就這樣在平淡中結束,但它就像一碗清茶,看起來跟水一樣清澈見底,沒有豐富多彩的顔色,但用心去感受品味,卻發現它沁人心脾,回味無窮。

希望這部電影能在即将到來的冬日給大家帶來一絲溫暖。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