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七年的《白夜破曉》,讓我對“第二部”這個後綴産生些許恐懼。所以在看《獵罪圖鑒2#》之前,要說沒擔憂是不可能的,但在追完四集之後,零失望、滿驚喜,我隻想讓劇方光明正大的把“2比1更好打在公屏”!
最直觀的感受,2比1更敢了。登場就是能掀翻娛樂圈半個房頂的“男團案”,明點了不少圈内亂象,“貴圈真亂”都不足以蓋住《獵罪圖鑒》開場的尺度。特别是偶像越界進入粉絲現實生活,粉絲腦作祟鲨人保護自家哥哥,畢竟都是娛樂圈内部人士,故事結尾還是收了一點,但即便是到這個程度,我也要說“第一把火”燒得漂亮,讓觀衆邊吃瓜邊破案,參與度和舒适度齊飛,nice。
第二個案子則呈現出與“敢”截然不同的情緒,是溫暖。這個故事會讓我想起《野孩子》,都是在無血緣關系的陌生人之間,形成了比親情更溫暖的情感。而他們的原生家庭都是地獄般的存在,盲童的父親是一頭隻會發洩憤怒的野獸,他把命運中諸般不如意全都以拳打腳踢棍敲的方式傾瀉在兒子身上,恰是那些看似盲流的城中村少年,擋在盲童身前為他遮風又避雨,這種好與壞的倒置,是能引人深思的。
雖然《獵罪圖鑒2》在觀感和情緒價值上足以令我驚喜,但最令我踏實的還不是這些,而是沈翊唯一男主地位的确立。“獵罪圖鑒”四個字,缺主語,主語應當是什麼?必須是“畫像師”,那就是沈翊!第一部中,沈翊這一人物因為要讓觀衆接受并承認他的超凡能力,所以前幾個案子,沈翊都是半路介入的,以關鍵蝴蝶的形象不斷疊加信任值,到了後面幾個案子,他的天才能力不再受質疑,他開始與杜城平分重量,直到最後他已經能隐隐翹起杜城。
到了《獵罪圖鑒2》,從第一個故事開始,沈翊唯一男主的身份就得以确立,他是案件進展的主導者,更是破題的實施者,前兩個案子莫不是如此。如果說,他的天才能力是破案的寶刀,那麼他所攜帶的共情力則是打開謎題之鎖的鑰匙,第一個案件走進女粉絲的情感世界,第二個案件與盲童同頻痛苦,這些都是他共情力的體現,也是解密的關鍵,這種共情能讓他畫出魔,也就會讓他生出魔,畫的越多生的越多,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總歸,《獵罪圖鑒2》用兩個故事,給“獵罪圖鑒”加上了最恰當的主語“畫像師”,這是前四集做的最正确的
請把2比1更好,打在公屏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拆”字為頭 “暖”作尾
搶了手機店的“眼鏡”和“大頭”一路狂奔,逃至一處老舊小區内,小區的牆面上遍布“拆”字,“拆”有兩個意像——摧毀與新生,這就是影片《無名之輩》要描述的小人物的無奈掙紮和末世希冀。小人物的無奈掙紮,遍布命運的捉弄。“眼鏡”(胡廣生),不 ...
《綠魚》:當老港片邂逅詩人李滄東
北京國際電影節挑選李滄東的《綠魚 》(4K)進入緻敬片單,對我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驚喜,一方面,它是我所喜愛的導演李滄東的作品,另一方面,這部充滿老港片調性的《綠魚》,與李滄東詩意化叙事很搭,看它,就像是一并重溫了80年代的港片和李滄東 ...
《遺傳厄運》:一部不事張揚卻餘味十足的“慢恐怖”
北影節為恐怖同好選了一部很好的片兒——《遺傳厄運》,這是一部不事張揚卻餘味十足的“慢恐怖”,整個觀影過程,前半段像是毫無目的的漫遊,追随鏡頭在女主安妮零破碎的家庭内遊蕩,一半無趣,一半寡淡;到了後半段,那些寡淡與無趣成了拼湊完整“恐 ...
我們與惡魔的距離~
《看見惡魔》這類題材的作品,大多數情況下會被處理成感官意義上的爽片,金知雲顯然深谙此道,但他同時又有着更進一步的能力,在爽利之餘,還能重重的在觀衆腦後敲上一錘。故事的主線圍繞李秉憲飾演的金秀賢與崔岷植飾演的張京哲之間“獵人”與“獵物 ...
此心安處是屋家~
電影《此心安處》極罕見的一部作品中,從“物理空間”、“情感意義”以及“生命承載”三個緯度對“家”這一概念進行了探讨。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延續着《阿甘正傳》曆史厚重的滄桑與時光無情的陡轉,在影片中以Richard一家為主線,以固定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