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刷老爸老媽浪漫史快刷完了,這次的感受與上次截然不同,上次總在罵,這家夥的老媽就是一魚餌,觀衆就是咬着勾的魚啊。

心平氣和重刷完覺得這部劇并不輸老友記,如果說老友記是每個人的烏托邦,好友環繞夢想溫軟,愛情也來得自然而然。老爸老媽浪漫史大概就是紅男綠女在泥裡試煉,不管是戀愛還是婚姻,都随着經營它的人而千變萬化。

老友記的和諧,就好比是六個人都是一個人,對于夢想的追逐,對于戀愛的追求,都自然分化在每個人那裡,任何人做任何一件事都不奇怪。對于性格完全不同的六個人而言,卻都自然接受了這種和而不同。更像是一種“女性視角下柔和的團體”。

老爸老媽浪漫史就很尖銳,并且不放過每一個瘋狂的機會。它更像是努力在挖掘每個人内心最瘋狂的那一面,也确實配得上這群紐約客的自由。

其中最尖銳的角色是巴尼,作為一個典型的從不作為的銀行資本家,追逐着空虛的肉體。以其對每天都要過得傳奇的執念把瘋狂變成了日常。

其次就是羅賓,這一個男女皆可用的中性名字貫穿了羅賓的一生,因為她爸爸期望她是個兒子,她也用盡全力把自己變成一個好大兒。但注定了一生叛逆,是一個具矛盾于一身的人,明明渴望真愛和平穩的家庭,卻隻會欣賞瘋狂癡纏的愛。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有執念。

然後才是主角泰德,他不算是巴尼那樣經典的紐約客,從頭到尾都是在可憐巴巴地逐愛紐約城,不放過每次機會去試探這個女孩兒是不是自己的“The one”。他既遵從内心的直覺,次次努力去愛,又渴望對方的直覺能剛好回應他。

再然後是莉莉,沉浸于和馬修的愛,又懷着那麼一點對藝術的期待,嘗試了去當個畫家,最後隻能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在馬修甜膩膩的愛情裡趨利避害。她的瘋狂體現在經營戀愛甚至友誼的霸道,過于相信自己的生活哲理幹脆幫朋友偷偷修正生活的霸道。

最後是馬修,是全劇人格最穩定的人,出生于一個對人友好基因又都很高大的大家庭,一直保持着幸福穩定的家族情緒,這也是為什麼莉莉會沉浸于馬修的愛難以離開,瘋狂而貧瘠的藝術夢想在馬修願意為莉莉變成任何傻乎乎的樣子前一文不值。

這些瘋狂因子配合上瘋狂的故事和剪輯,完全就是紐約怪咖秀。但我想令我不舍的也是這種瘋狂,正是這種人性裡對幸福的渴望使人不得不瘋狂,能在這樣的瘋狂裡成長的人往往最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貫穿其中的也是正宗的紐約客精神,自由所以什麼都可以追逐,瘋狂不會被禁止,它相信的是每個人都能在這些對撞中尋找到使自己變得安穩的東西。

最後或許隻有巴尼赢不了,當一個人已經成了堕落的符号,說謊和孤狼的精神無法使他維持任何一段促進成長的關系。

所以最可愛最可惡最可憐的都是巴尼,有小男孩的天真也有小男孩的血腥殘暴更有小男孩的無能,他隻能是把僞裝活成了自己,最後也隻能擁抱這樣的自己。

老友記和這個劇比起來,就真的是溫和可愛,每個人的瘋狂都在限度内,甚至可以說像動畫一樣稍微多一點瘋狂因子馬上就自我認識到然後覺得啊這樣不好這樣不對。簡直可以說是“自我調控能力極強”了。

所以在我眼裡老友記更像是烏托邦,老爸老媽浪漫史則更符合大城市裡欲望纏身的紅男綠女,殘酷又好笑,瘋狂又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