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會讓我想起“活着”,看完書後特意看了張藝謀的電影,但并不喜歡。當時說不上不喜歡在哪裡。

看了趙本山的“落葉歸根”後明白了,餘華的文字在我看來珍貴在他自己也說過,構思到這個故事後試過很多種寫法,直到用了第一人稱那一刻去讓福貴自己描繪自己的故事,才算是對了。

張藝謀的電影并不是書裡那個視角,依舊轉回了觀衆的視角。且他想表達的太多,想通過福貴的經曆批判的太多,太急,反倒使我感到一種來自旁觀者的名為“同情”的傲慢。

我最喜歡“落葉歸根”的,就是一種自然自在,他隻是經曆,有歎息有苦中作樂有忍受不住而崩潰,但他活下去了。他守着對工友的送他回家的承諾,就像我們和福貴一般無論經曆什麼,活着就是一種意義。

這個電影反複使我感受到書裡那種“福貴”的感受,一次次絕望都不如下一次的希望,而那也都是屬于自己的寶貴的經曆,隻要活着,之後還可以有和老牛談心的曠達。

生命的意義就是去經曆和感受,無需他人的評判和同情,這麼自然地出現在這電影裡,伴着田地和微風,各色的人。人與景,都是風景。美與醜,善與惡,都如同風與雲,吹來,落下,消散。

這樣的自然和真實,使我感到一種平靜的美。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