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電影創作者都有自己的使命,到了張元、賈樟柯這一代記錄巨變年代下的人和事就是他們的使命,1993、搖滾樂、躁動的青春、錢欲的湧動等落入《北京雜種》的取景框内。
張元在為崔健拍攝音樂錄影帶時産生了拍攝《北京雜種》的想法,即便是開拍後張元手中也沒有劇本,有的隻是幾頁梗概,所以這部電影就像看起來的那樣——音樂蓋住故事、情緒大于劇情,但好在那是一個随處都是好素材的年代,身邊人和事能為張元提供足夠的養分,就這樣一部拍攝不怎麼考究、制作不怎麼精良的電影誕生了,但鏡頭中的人和情緒都是真實的,足以完成記錄作用。
現在來看,當時改革開放浪潮對年青人的沖擊并不比消費主義對當下年青人沖擊來得更大,因為當時至少還有機會、困頓過後還有明天,那時的男人不論錢多錢少、官高官低,我站着就是一男人,你看不起我我就要揍你,有求于你也照揍不誤,骨氣和顔面還在,可以說皆是大男人;到了現在,錢少矮三分、官低不敢言,被拍腦袋還得賠着笑臉,如果說算得上男人,也隻配是小男人,影視作品反而還喜歡這種小男人形象,美其名曰可愛的“窩囊廢”,時代與時代的差别或許很大,但男人與男人的差别可能更大。
男人啊~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我們與惡魔的距離~
《看見惡魔》這類題材的作品,大多數情況下會被處理成感官意義上的爽片,金知雲顯然深谙此道,但他同時又有着更進一步的能力,在爽利之餘,還能重重的在觀衆腦後敲上一錘。故事的主線圍繞李秉憲飾演的金秀賢與崔岷植飾演的張京哲之間“獵人”與“獵物 ...
此心安處是屋家~
電影《此心安處》極罕見的一部作品中,從“物理空間”、“情感意義”以及“生命承載”三個緯度對“家”這一概念進行了探讨。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延續着《阿甘正傳》曆史厚重的滄桑與時光無情的陡轉,在影片中以Richard一家為主線,以固定地理 ...
【北上 ,群像樣闆】
什麼是群戲群像?什麼是老中青同台競技?電視劇《北上》給出了一個标準解!看到第16集,愈加發覺《北上》不同于那些以群像之名行擡人之實的假群像劇,它幾乎将老中戲骨和青年演員戲份均分,形成代際分明卻又纏繞生長的故事情感線,使得劇情向縱深發 ...
《濾鏡》:不愛時代的愛情宣言
身處當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尚且松動,遑論感情,何談愛情。在“愛自己”的雞湯滋補下,愈來愈多的人走向“隻愛自己”的極端,愛能力幾乎空槽,容顔形體、學曆收入、羅曼蒂克在偶像劇的加持下,成為阻絕常人勇敢尋愛的高牆。慶幸的是,在這個“不愛” ...
為什麼說《出走的決心》才是真正的好東西?
如果說蘇敏阿姨為女性書寫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範例式的故事,那麼影片《出走的決心》則以冷靜、克制、客觀的創作觀,為觀衆呈現了決心背後的泥沼,這不是李紅一個人的故事,也許在你我左右就有李紅在發生,但她們終身未能出走,被長久地困在等待裡。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