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們一定會先大笑,然後放聲痛哭。
大半夜刷到這樣一條朋友圈,這誰能扛得住,我腦子裡一下閃過星爺的那句話,他說「我拍了很多悲劇,但你們都說那是喜劇」,也許正是因為生活本就是一場悲劇,旁觀時卻成了一部喜劇,隻不過我們身在其中所以渾然不知。
人生用特寫鏡頭看是一個悲劇,用長鏡頭看就是喜劇。或許上帝看起來,人類也是一部喜劇,要不怎麼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呢。
那喜劇的編導們他們樂觀嗎?
我想,應該不太會,隻是,他們的失望和悲傷是自己的,呈現的希望是留給觀衆的。深谙喜劇之道的大師們也都很清楚這點,所以才會說「喜劇有一個悲情内核」。

01 是喜劇,也是悲劇
《戲台》的編劇是毓钺先生。話劇在豆瓣評分9.0。
「記者在現場初步統計,2個半小時的演出,大約一共出現25次全場大笑的高潮,也就是說這個戲平均每6分鐘就有一個讓觀衆捧腹大笑的笑點。(2016-12-13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王健慧 邢維)」

混亂時代,Q權高壓,一個戲班、20個草民、2股強權、2個霸王、2個虞姬,幾股力量在幾小時高密度相互交錯,不斷制造誤會,又碰觸誤會,意外、奇遇、驚喜,陰差陽錯、雞同鴨講,形成強烈的沖擊,人物命運擰成了麻花。
包袱抖不停,喜感不間斷,搞笑、荒誕的表象下,暗藏悲情内核,深埋小人物苦難,一場陰差陽錯的荒誕,一群Q權利益下的衆生相,《戲台》畫了一張人世間的另類臉譜。
戲台由同名話劇改編,強化了美術和視覺感。
原創,沒有網絡梗,沒有流量明星,沒有主義,沒有歌頌,沒有借腹生子,有的隻是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抽絲剝繭,和人性的尴尬。
Q權下的妥協和壓抑,小人物的荒誕和戲谑;笑是果,悲是因,荒誕解構現實,笑料包裹人生,純正的喜劇。
是喜劇,也是悲劇;
是瞎話,也是真話;
是臆像,也是世相。
笑着笑着,我心裡發冷。
悲劇是将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将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魯迅真說過)
希臘戲劇裡,認為悲劇和喜劇隻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雖然出自不同的根源,但它們經緯難分。心理學裡,悲和喜,愛與恨,則是一體兩面,潛意識無法分清愛與恨,潛意識隻有「濃度」,所以有時候傷心會笑,開心會哭。
當我們抱着憂傷的情緒為逝去的美好唱挽歌時,這是悲;而以理性正視滅亡,以積極的心态調侃,這就是喜。
一出好的喜劇是照見生活的鏡子,因為它可以通過揭示生活中的荒謬與醜陋,讓我們看清世界的真相,我們才能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清醒。
02 我笑小醜太瘋癫,小醜竟是我自己
我笑,班主和經理對Q權阿谀奉承、卑躬屈膝,可職場裡沒權、沒勢、沒靠山、沒托舉的我們,在被金主爸爸要求夜裡3點改「五彩斑斓的黑」時,我們哪個不得在屋檐下低頭。
我們甚至在遭遇職場X騷擾時,都不敢反抗,隻能像脫口秀黃一瑾的段子那樣,用「哈哈哈」維持微妙的距離感,用「176個哈」把那些惡心的話頂到我看不見的地方。
我笑,送包子那夥計是關系戶,他毫無建樹卻平步青雲,但當我們看着4+4,看着哈佛演講,看着230萬的天價耳環,我們也隻能「哈哈哈」。你知道天龍人帶面罩是因為他們不願呼吸低等凡人呼吸過的空氣嗎,天龍人甚至連普通人奉為神物的惡魔果實都瞧不上,在天龍人的世界裡,我們哪個不是憋着怨氣委屈還得登台賣藝的虞姬鳳小桐。
我笑,金大名角兒沉迷俗事不能自拔終日渾渾噩噩,可我好像忘了失戀時瘋狂給ex打奪命call,聖誕在外頭喝得丢手機的醜态。
而且知識太儒雅、八卦太浮躁、輿論太鋒利、生活太沉重,所以當然還是遊戲好、動畫片好、當我們沉迷在遊戲、動畫、美食、釣魚、短視頻裡時,我們哪個不是金嘯天;
餘華說,人活着就是為了活着。
《戲台》裡的人是為了活着,《戲台》外的我們也是為了活着。
活着,在我們中國人的語境裡,是多麼的充滿⼒量的一個詞,這⼒量不是來⾃呐喊,也不是來⾃于進攻,⽽是來自「忍受」。
朋友說我總是太悲觀,我說是因為有我這「超大悲」墊底你才顯得樂觀。
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
可我們說到底,哪個不是時代下随風擺動的蘆葦。
就像何勇在《垃圾場》裡唱,「我們生活的世界,就象一個垃圾場,人們就象蟲子一樣,在這裡邊你争我搶,吃的都是良心,拉的全是思想 …」
有思想就意味着複雜,世間缤紛缭亂,破破爛爛,成年人的世界裡從來沒有容易二字,守住自己,才是五彩斑斓,守不住,就會被大染缸污染。
這人世間,來都來了,那就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吧。
最後,希望你也聽過Michael Jackson的《Smile》(原《摩登時代》主題曲)

Smile,though your heart is aching 微笑,盡管你内心傷痛
Smile,even though it's breaking 微笑,就算它正在破碎
Smile,You'll find that life is still worthwhile 微笑吧 你會發現 人間依舊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