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喜歡這部電影!

導演本·斯蒂勒在紙媒衰落的時代緬懷膠片攝影和圖像編輯對美和思想的執着,無疑是在這個快速時代尋找慢的精髓。

沃特和肖恩的友誼也印證了這點:慢,是16年的夥伴合作,即使未曾謀面也能堅守的默契。

我不得不感歎,不光是紙媒膠片和電報已經流失或正在流失,事實上連電話這種通訊在媒介中的表現也被一行行聊天輸入替代,當表情聲音影像化作一行行代碼(叮!機器人發來一個電子wink),當下時刻卷入無窮的信息洪流中無可追尋。

全片的精髓在于喜馬拉雅山上與夥伴肖恩的面基,「美好的事情從來不求關注」,連按動快門的聲音也會打破此刻對美的沉浸。

說起來,這種「生活方式」是很貴的,導演在叙事上的精到之處在于影片的主旨還在于生活本身,似乎在以肖恩之口,戲谑地講,「意義不假外求」,你迢迢千裡奔來,尋找的卻是曾經擁有卻因「無心」而丢掉的東西。

「有心」是一種珍貴的情懷。

因為有心,一份看似索然的工作,看似麻煩的家人,在追尋的過程中能幫你找回童年遺失的物件,母親會收起每個孩子成長中的紀念品,同事下屬趕忙接過要被清潔工丢掉的綠植(《救貓咪》的梗),一個似乎就是要你花錢的軟件客服居然和你在線下成為朋友,一個長期合作的攝影師幫你記錄下尋找第25張底片的瞬間(這樣說來肖恩簡直像聖人一般設計了男主角的成長軌迹hhh)……

蛋糕收買了阿富汗的「軍閥」,橡膠超人收買了火山腳下孩子的智利滑闆,鋼琴最後也賣掉換來支票……生活就是流動的啊,人一無所有,但曾借此步入記憶的迷宮。

我吃驚于這部電影的觀影過程如此地貼近在閱讀另一位摯愛,石黑一雄小說的感受……時間被無限地拉長了,庸常的瑣事一件件出現,人物的目标被擊潰地不成形狀。因此,它雖然是一部視效炫麗,橋接了不少英雄片段地商業大片,但它叙事上有意為之的不緊湊,由瑣事構成的旁支斜逸,讓人能共情日常生活中的heartbroken moment。

我想導演終究有一份迷影情節,諸多橋段來自《黑客帝國》《哈利波特》《返老還童》及數不勝數的超人電影,出租車上的鏡頭莫不是被之後的《小醜》借鑒?有些排法确實如尼康風光片/手提箱廣告,彰顯着甲方支持下的商業屬性,但在美術和視聽上的雄心,持續地在導演之後的片子,如我鐘愛的《人生切割術》上出現了。

看到豆瓣短評上有人說「這是中年男人的心靈老鴨湯」,哈哈哈,還有人說這是yy之作,啊,可是生活中人人都會有yy出來的英雄時刻吧!我想,有人肯定你日複一日的堅守的價值是一件值得熱淚盈眶的事情啊!擁抱人的脆弱和對愛的尋求吧,這不是一種病。

所以男主最後主動牽了女主的手,不是因為覺得自己登上封面揚眉吐氣,而是自信的失而複得。

許多生活經曆,并非要淪為談資或平台上好看的九宮格,而是會成為你的一部分,成為你的靈與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