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亨二的那四個騎士殺貝克特的過程比電影裡殘忍多了。他受傷後躺在地上,其中一個騎士用劍砍他的腦袋,用力太猛,把劍都打碎了。另一個騎士上來踩住他的脖子把他的腦子從顱骨裡挖出來,得意地喊,“這個人以後再也不會起來了!”然後把他的鮮血碎骨和腦漿一起塗抹在地上。

地磚上的那道劍砍出來的痕迹到現在都在,現場被一直保護着,900年沒有變過,一直供人參觀。

殺手把他的腦漿塗在地磚上上為了亵渎教堂,這樣他的葬禮就沒辦法進行彌撒了。當時很多民衆在圍觀,殺手們走了他們就跑去把他的血和腦漿搶走了,拿回去當藥或者變賣。

後來冒出很多神迹,各種病都給他的血和腦漿治好了,教堂裡的人仔仔細細地把地磚上剩餘的血和腦漿收集起來,稀釋了放進小瓶子裡賣,叫“坎特博雷之水”,賺了很多錢,他的屍體成了教堂的搖錢樹。金雀花王朝、都铎王朝的曆代君王公主們跑來崇拜他,甚至抹“坎特博雷之水”在身上當聖油。

中世紀的人這麼野蠻的,影視劇都隻能美化,不然觀衆看了不适,殺戮這種事真的不是影視劇能反映出來的殘酷。

那四個騎士帶了全副武裝的軍隊來的包圍住教堂以後再進來的,他們還和貝克特談判過,要求他接受逮捕去見國王,他堅決拒絕。他們出去拿武器的時候,貝克特周圍人都勸他服軟或者逃跑,他還是拒絕,然後走進大教堂做晚禱,就是電影裡演的。

殺手們拿着武器進來,在人群中到處尋找他,大喊着“叛徒托馬斯貝克特”。

他主動站出來,“你想從我這裡得到什麼?我不是國王的叛徒,而是一個神父。”

一名殺手喊道,“赦免那些被你逐出教會的人,恢複他們的聖餐。”

“我不會赦免他們,直到他們悔過自新。”他回答說。

“那你現在就去死吧,接受你應得的懲罰。”

“我已經準備好為我的主而死,這樣教會就可以在我的血液中獲得和平與自由。但我以全能的上帝的名義禁止你傷害我的任何人,無論是職員還是修士。”

他們想把他抓出去殺,以免在教堂裡殺主教罪過太大。他抱着柱子不肯走,要求在這裡殺了。有個職員抱着他保護他,他的頭上和肩上挨第一劍的時候,這個職員的胳膊差點被砍斷。

他向着祭壇祈禱,“主啊,我将我的靈魂交在你手中。”殺手又在他腦袋上砍了一下,他就倒在地上,還在祈禱,“為了耶稣的名字和教會的保護,我準備擁抱死亡。”

殺手最後用盡全力斬向他的額頭,劍削掉他的顱頂之後落在地磚上時用力太猛,火花迸濺,直接斷了。

其實他可以逃掉的,教堂有幾道暗門。就算接受逮捕,亨二也不可能殺他,亨二始終對他有感情的,他就是倔脾氣,永遠不屈服。

亨二在發現四個騎士走了之後,急忙派人去追他們,說不要傷害大主教,但這四個人分了四路走的,所以命令沒有及時傳達。

貝克特說,“我愛國王,但我更愛上帝。”貝克特用他的死逼迫亨二不得不向教廷屈服,再也不敢反抗。

貝克特家境普通,父母把他送去修道院裡讀書,也就是說他的出身注定了他更容易效忠上帝。他在修道院裡學習了幾年,然後在倫敦讀了文法學校,又去巴黎學習了文學和藝術,雖然那時候他并沒有很勤奮,但他特别聰明。

他長得異乎尋常的高,到了成年時終于長到185左右,長得很漂亮,額頭寬闊,臉瘦削,眼睛大而有神,膚色白皙,頭發烏黑,喜歡打扮,熱愛運動,記憶力超強。(這不就是青年伯頓嗎?選角太吻合了)

21歲時他經人介紹當了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書記員,在之後的十年時間裡他勤奮學習律法,辦事得力,處事公正嚴明,為人很有威嚴,善于處理人際關系,深得大主教的信任,34歲時當了坎特伯雷副主教和總執事。

他在此之前就認識了亨二,然後很快親昵在一起。由于他作為大主教最重要的副手,與大主教一起為亨二取得王位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亨二登基後立即把他要過去當财務大臣,成為他的宰相。

這一年他隻有34歲,相當年輕的宰相,後來他又升為大法官。他一直幫亨二協調王室與教廷的關系,所以亨二以為他當了大主教可以成為他的最大助力。

貝克特還跟亨二征戰過,是個能文能武的人,《雄霸天下》裡演的基本屬實。隻是電影裡沒有演貝克特早年在修道院的學習和成長,所以貝克特“十分鐘就背叛了國王”這是很突兀,莫名其妙的,一直有人問為什麼貝克特那麼快背叛了國王還那麼徹底,什麼原因。

貝克特是個底層的姓氏,他一直自稱托馬斯,不提自己的姓氏,所以其中一個騎士在殺他前當衆大喊他“托馬斯·貝克特!”意思是你不過是個賤民。

亨二要求他去當大主教時,他再三拒絕說,他隻能忠于一個主人,不是國王就是上帝,不能事二主。如果叫他當大主教,等于斷絕他們的情義。亨二不相信,執意讓他當上大主教,這就是悲劇的開端。

貝克特是個特别倔強特别認真的人,做什麼都要做到最好,完美主義者,所以做大主教也是一樣,拒絕再為國王通融。

亨利對貝克特的仇恨從邏輯上和心理上都源于他曾經對他的感情,但他們的關系一直是不平等的,他經常責備貝克特忘恩負義。“你不是我的一個仆人的兒子嗎?為什麼給你這麼多的好處,這麼多我愛你的證據,衆所周知,已經從你的腦海中抹去了,以至于你現在不僅不領情,而且阻礙我的一切?”

貝克特對國王的反抗可能也有出于自尊和不願屈服的緣故,他被當成國王的寵臣,現在背叛了國王,最後刺殺他的騎士也高喊着他是叛徒,他死後第二天他們還跑來要把他的屍體像對待叛徒那樣吊起來示衆。

亨二這個人詭詐狡猾流氓(這一點奧圖爾的诠釋很到位),這從他一度用肮髒手段對付貝克特,誣陷他,審判他,逼得貝克特不得不逃跑,流亡法國六年一事可以看出。但亨二這輩子唯一愛過的人就是貝克特,所以他後來一直仇恨貝克特對他的背叛。

但貝克特的靈魂庇佑了他,在貝克特死後三年,他遭遇老婆兒子聯合蘇格蘭國王進行的叛亂之後,去貝克特的棺前忏悔贖罪一夜,第二天叛亂就發生了大轉折,很快就平息了。那四個刺客在被流放沒幾年之後就陸陸續續地死了,墓志銘被刻上了他們殺害貝克特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