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之路》延續了導演五百在犯罪片類型創作中,一以貫之的“爽感”與“力道”,通過崔大路、李紅櫻、趙子山三人的“浴火之路”,以酣暢淋漓的方式在大銀幕對“人販子”處以極刑,給予現實中遭受被拐之痛的家庭一絲“銀幕安慰”。
《浴火之路》中,有兩個最明顯的元素符号——公路、動物,前者豐富類型,後者增添文本厚度,在此之上,導演更試圖讓“成長”這一公路片内核,指引“虎、狼、兔”的顯形,直至達成人物的賦形與賦格。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虎”(崔大路)、狼(趙子山)的直接與簡單,“兔”(李紅櫻)則因其女性的弱、母性的剛,以及李紅櫻入局破局的作為,呈現出大銀幕作品中鮮有的“末日俠女”人像,更值得剖析。
李紅櫻,是打拐三人組最後出場的人物,方登場,一身保潔打扮不失幹練,兩眼無光卻透着一絲剛強,再加上短而直的回答(與崔大路)與些許告知背景,一時間,感覺這個女人“不好惹”“非善類”“有故事”。
三人組聚齊,經過李紅櫻與趙子山的讨價還價,一段以“找人”為目的的旅程就此開啟,除了崔大路是明牌外(找兒子),其餘二人繼續帶着故事前行,“公路”悄然轉變為李紅櫻、趙子山的袒露心事的過程。
目的迥異的三人,在途中難免會有分歧,分道揚镳的風險、公路戛然而止的風險一直存在,這時候,作為唯一的女性,李紅櫻在“公路”中被設置為三人組的粘合劑,而人物的複雜性也就此增加。
“天降野兔”這一場戲,雖然有些荒誕的成分在裡面,但難掩巧妙。李紅櫻從趙子山手中搶過兔子,然後取奶放兔,當李紅櫻将母兔抱在懷裡的那一刻,一種莫名的融合感頓生,巧妙的用隐喻提示了李紅櫻的母親身份,也成為“俠女”的首次賦形,同時,這一幕也在趙子山的心裡埋下種子,成為他“信”的關鍵成因。
崔大路因逞能被抓,趙子山本打算帶着李紅櫻繼續上路尋找陸永安,李紅櫻掏出趙子山給的定金,說服他一起回去搭救崔大路,這其中有沒有愛的成分在?有,但含量極低,因為此時的崔大路尚未完成“浴火”,并不值得李紅櫻去愛。促使李紅櫻做出營救決定的,是對于一個找孩子父親的感同身受,以及“不能見死不救”的俠女情懷,也正是這場營救,讓三人組在實質上成形。如果說此時李紅櫻“俠女”形象尚屬勾出輪廓,那麼後來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犧牲情節,則為李紅櫻“俠女”填充骨血完成賦格,最終搗毀了拐賣窩點、解救了被拐孩子,同時被解救的還有崔大路,以及趙子山的靈魂。
影片在李紅櫻這個人物身上,做的最好的一點就是沒有把她身為女性的弱單獨抽出來講,而是混雜在給定的人物的外殼下,讓它時而閃現,起到确認女性身份的作用,比如知道女兒被賣後的無助,又如成為男性的調侃對象以及談資。正是這種女性身份的刻意的淡化、母性身份的隐喻化,以及俠女身份的賦格化,讓李紅櫻這一人物在大銀幕上顯得别樣美麗、别樣堅韌、别有餘味。
演員趙麗穎在诠釋李紅櫻的過程中,是明顯能讓觀衆感受到一種痛感的,這是因為出于演員職責,她必須代入李紅櫻這一角色,但身為母親(現實中)代入之後的情緒可能會影響影片的答案後置,所以,她必須不斷出離情緒,直到影片中母親身份确認,她的情緒才能得到一些宣洩,這種表演方式是很累人的,從成片來看,趙麗穎的表現可圈可點,當屬今年國慶檔最佳女演員。
ps:這兩天“餘華英拐賣兒童案”一直高挂熱搜,看到如“女兒被拐後媽媽瘋了爸爸自殺了”這樣的人間慘劇,以及餘華英本人無賴的态度,隻想說,願天下無拐,壞人都下地獄!
【李紅櫻:女性與母性身份交織下的末日俠女】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我們與惡魔的距離~
《看見惡魔》這類題材的作品,大多數情況下會被處理成感官意義上的爽片,金知雲顯然深谙此道,但他同時又有着更進一步的能力,在爽利之餘,還能重重的在觀衆腦後敲上一錘。故事的主線圍繞李秉憲飾演的金秀賢與崔岷植飾演的張京哲之間“獵人”與“獵物 ...
此心安處是屋家~
電影《此心安處》極罕見的一部作品中,從“物理空間”、“情感意義”以及“生命承載”三個緯度對“家”這一概念進行了探讨。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延續着《阿甘正傳》曆史厚重的滄桑與時光無情的陡轉,在影片中以Richard一家為主線,以固定地理 ...
【北上 ,群像樣闆】
什麼是群戲群像?什麼是老中青同台競技?電視劇《北上》給出了一個标準解!看到第16集,愈加發覺《北上》不同于那些以群像之名行擡人之實的假群像劇,它幾乎将老中戲骨和青年演員戲份均分,形成代際分明卻又纏繞生長的故事情感線,使得劇情向縱深發 ...
《濾鏡》:不愛時代的愛情宣言
身處當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尚且松動,遑論感情,何談愛情。在“愛自己”的雞湯滋補下,愈來愈多的人走向“隻愛自己”的極端,愛能力幾乎空槽,容顔形體、學曆收入、羅曼蒂克在偶像劇的加持下,成為阻絕常人勇敢尋愛的高牆。慶幸的是,在這個“不愛” ...
為什麼說《出走的決心》才是真正的好東西?
如果說蘇敏阿姨為女性書寫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範例式的故事,那麼影片《出走的決心》則以冷靜、克制、客觀的創作觀,為觀衆呈現了決心背後的泥沼,這不是李紅一個人的故事,也許在你我左右就有李紅在發生,但她們終身未能出走,被長久地困在等待裡。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