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允许的范围内,能把题材和故事呈现到这个程度,如果满分是100分,我会给《少年的你》打85分,只因它的意义早已超过了电影本身。
 
 《少年的你》镜头中呈现的虽然只是陈念和小北等人的青春经历,但却在背后暗藏着一种可能——故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可能性,陈念的校园故事,小北的家庭故事,包括魏莱的故事,都在暗示着这种可能性,当原生家庭残缺不全、父母失位的时候,那些被称之为“孩子”的人,就可能无法成为孩子,他们会选择用一种叛逆的方式向父母说“不”,向过去说“不”,这种方式有可能就是去伤害他人,或者游走于社会边缘,近些年,在网络上、新闻中这样的故事还少吗?一张张看似人畜无害的脸,却挥动着拳头,成为恶魔,他们不仅改变了自己青春的模样,还让另一个少年的青春成为苦痛,陈念如此、胡晓蝶如此、魏莱如此、小北亦如此,这些鲜活的故事和青春,都在向我们诉说一个事实:我们的家庭观真的出了大问题,这与“毒/教/材”有着极高的相似度,最可怕的是我们的不自知...
 
 ▶虽然《少年的你》已经很用力了,但这个力道还是不够,至少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有美就有丑,有光就会有影,希望未来的电影会是“光”与“影”同在的存在,期待着,盼望着。
脸上的脏,身上的伤,不该是他们青春的样子...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别让“约死群”成为孩子的最后倾听者~ 
 轻生、约死、孩子,把这三个词联系在一起,光是读出它就令人颤栗,黄志忠却把这样的故事搬上了大银幕,他说,总得有人发声~影片里,17岁的夏瑞阳拥有大千世界里最普通的家庭和校园生活,父母很忙、学业压力很大、世界很孤独,只有有人倾听他、温暖 ...
 命运凝视,过往不再 
 “生猛疯格”是《大风杀》类型元素中的一个,甚至可以说是不重要的一个,然而,要在档期生存,势必需要一个“卖点”吸引观众眼球,“生猛”被从众多元素中拎了出来,也就合理许多。但,我认为《大风杀》的主基调还是“文艺”(犯罪文艺片),那些杀戮 ...
 “拆”字为头 “暖”作尾 
 抢了手机店的“眼镜”和“大头”一路狂奔,逃至一处老旧小区内,小区的墙面上遍布“拆”字,“拆”有两个意像——摧毁与新生,这就是影片《无名之辈》要描述的小人物的无奈挣扎和末世希冀。小人物的无奈挣扎,遍布命运的捉弄。“眼镜”(胡广生),不 ...
 《绿鱼》:当老港片邂逅诗人李沧东 
 北京国际电影节挑选李沧东的《绿鱼 》(4K)进入致敬片单,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惊喜,一方面,它是我所喜爱的导演李沧东的作品,另一方面,这部充满老港片调性的《绿鱼》,与李沧东诗意化叙事很搭,看它,就像是一并重温了80年代的港片和李沧东 ...
 《遗传厄运》:一部不事张扬却余味十足的“慢恐怖” 
 北影节为恐怖同好选了一部很好的片儿——《遗传厄运》,这是一部不事张扬却余味十足的“慢恐怖”,整个观影过程,前半段像是毫无目的的漫游,追随镜头在女主安妮零破碎的家庭内游荡,一半无趣,一半寡淡;到了后半段,那些寡淡与无趣成了拼凑完整“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