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赴約參加線下聚會,很幸運能看到這部影片。更幸運地,編劇蘆葦老師的朋友也來到現場,跟我們探讨了影片的幕後故事,以及蘆葦老師和王全安導演的種種趣事。映後關于影片的探讨主要聚焦于“兩難的抉擇”,話題一開,竟聊了兩個小時。

印象最深的是片子的攝影和劇本。因為遲到了幾分鐘,我事先并不知道影片的相關信息。可畫面一給出來,活脫脫就是陳丹青的《西藏組畫》,油畫感極強。草原、羊群、駱駝、蒙古包、裹着厚衣服的牧民。無論是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聯,還是人物與環境的關系,都處理的極美,可又讓人感覺不到設計感和匠氣。攝影為叙事服務的同時又頗具特色。反觀近幾年的文藝片,如《隐入塵煙》,似乎太注重鏡頭的設計,想在構圖上發力,從而顯得十分刻意。我個人認為,能讓人看不出痕迹才是高超的手段。

在劇本上,本片的叙事明顯體現出蘆葦的編劇特色:民族化,反好萊塢化的嘗試。片子核心的矛盾隻有一個,在荒涼的草原上,面對癱瘓的丈夫,圖雅該如何選擇。是留下來照顧全家,還是另找男人。巴特爾的選擇是讓她改嫁,自己跟姐姐生活。可圖雅是個人品非常好的女人,她堅持不離婚,直到為了救森格,圖雅被檢查出脊椎因為勞作出了問題,甚至不能再騎馬,這時,當初堅定的選擇變得猶豫起來,更變得現實起來。與圖雅相反,森格有個不安份的老婆,妻子嫌棄她沒錢,總在外面找其他男人,即使是這樣,森格内心還是怕老,他仍要買卡車,想留住妻子。兩對感情狀況截然相反的家庭就在這樣的選擇中苦苦掙紮着。

圖雅的選擇很天真,如果有人能照顧巴特爾,她就嫁。多麼真誠和誠摯的感情啊,如果我代入圖雅,我很慚愧做不出這樣的選擇。求婚的人很多,可都因為照顧巴特爾一條被圖雅拒絕了。怎麼可能會有男人娶老婆還幫忙照顧前夫呢?可圖雅很堅定,她甚至拒絕了有錢有勢的老同學。不過他與森格之間的感情卻有了火花。森格為他們家打井,圖雅對他有了照顧,也有了擔心。終于,森格在被炸暈後選擇求婚,而圖雅也在第二天去到井下,與他約定,等森格離婚,就來求婚。命運弄人,森格晚上聽到有老婆的消息便飛奔而去,圖雅以為他仍是怕老婆,便死掉了心,同意嫁給另一個願意照顧巴特爾的人。

以好萊塢叙事來看,故事到兩人約定或圖雅同意别人求婚就該結束了,可蘆葦的功力體現了,他讓森格回來,而且是帶着離婚證回來,兩人結婚,你以為是大團圓了麼?在最後的宴會上,森格勸巴特爾少喝酒,矛盾出現了,醉酒的巴特爾讓森格少管他,兩人你來我往動起了手腳。外面,圖雅的孩子跟别人打架,原因是對方罵他有兩個爸爸。圖雅崩潰了,她無助地把自己鎖進屋子裡,開始哭泣,門外是森格呼喊她出來的聲音。這一結尾可謂瞬間達到了戲劇的高潮。當圖雅得到一直想要的選擇後,她發現原來兩個男人并不如她想的那樣可以共存。這是信念和信仰的崩塌,圖雅在思考什麼?未來她如何選擇?我們都不得而知。我認為這要比娜拉的出走更為殘忍。如果說娜拉的出走還殘存一絲信念和成功的可能性的話。圖雅的愛情觀則完全崩塌了,無可救藥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