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國慶長假,我都和往常一樣,不出遠門,不看風景,除了看書就是看電影。按理說,我應該比那些奔波在外的人逍遙自在,沒有像他們那樣堵在路上,或者擠在廁所裡。

但實際情況卻是,我過得并不輕松,國慶檔的影片以天災人禍居多,主題沉重就不說了,放映廳裡的人也比平時多出來好幾倍,連寄存櫃都是滿滿當當的。

我在看《志願軍:存亡之戰》時,就因為沒地方寄存随身物品,放映廳裡也沒多餘的空位,不得不把大包小包的東西都堆在座位下面,再用腳抵住,坐了兩個多小時都沒改變姿勢。幸好電影比較精彩,成功轉移掉我大部分的注意力,才沒有産生太多不适的感覺。

今年的七天假期,我一共看了四部影片。除了《志願軍:存亡之戰》是主旅律的曆史戰争片以外,其餘三部影片都是社會現實題材的劇情片。其中,《祝你幸福》、《出入平安》光看中規中矩的片名倒是挺符合節日氛圍,自帶春聯橫批一樣的美好祝願,就像那些喜感十足的合家歡影片。

并且這兩部電影都設置了“喜慶熱鬧”的婚禮場景,在推動劇情發展的同時,也給影片增添了一抹亮色。《祝你幸福》是兩個準備辦離婚手續的人一起出席朋友的婚禮,在大庭廣衆之下被追問婚姻幸福的秘訣,真是要多諷刺有多諷刺。

而《出入平安》中的婚禮場面隻會讓人心情更加沉重。幾個參與地震救援的犯人站在早已垮塌的房屋旁邊,因陋就簡地按照當地習俗為獄警和他剛去世的未婚妻舉行婚禮,幫兩位新人了卻心願。整個婚禮場面既悲壯,又震憾——穿着鮮豔紅裙的新娘倒在新郎懷中,鮮血浸染在他白色的警服上。

就我的觀影體驗來看,這兩部影片的故事情節完全不像片名那樣簡單直白,而是牽涉到不少法律和倫理方面的問題。比如輔助生殖醫療中的胚胎處置權,到底應該歸誰所有?又比如在大災大難面前,在面臨生死抉擇的關鍵時刻,我們該如何尊重個體情感和堅守法律底線?

讓我意料之中的是,這兩部充滿悲情色彩的影片,票房成績都不怎麼理想。一方面可能和片名不夠刺激,缺乏吸引力有關;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内容太過悲苦,無法滿足想在過節時放松心情的觀衆需求。

相比之下,片名非常“性感”的《浴火之路》就完全符合動作爽片的特征——單從宣傳海報上看,充滿濃濃的公路片味道,再配上“爆裂打拐,虎狼複仇”這八個殺氣騰騰的大字,特别奪人眼球。哪怕影片的故事情節富有強烈的戲劇色彩,甚至還出現超現實主義的魔幻場景,也不影響其票房收入在短短幾天之内就突破了3個億。

雖然這三部電影的主題并不輕松,男主角還都是肖央飾演的,角色特征不是衰就是狠,或者先衰後狠。他在片中的孩子也非常倒黴,要麼丢了,要麼死了,要麼幹脆就生不出來,真是苦不堪言,淚點低的人怕是得準備不少紙巾。

反而在《志願軍:存亡之戰》中,他飾演的配角沒有那麼壓抑窩囊,不僅會說外語、槍法好,而且身手敏捷,在槍林彈雨中來去自如。他就像精通七十二變的孫悟空,不管飾演什麼角色都遊刃有餘,還富有人情味,就算演罪犯也不招人讨厭。

要不是他在《出入平安》中有不少扯着嗓子清唱的片段,我差點就忘記他除了演員、導演,還有歌手這一身份。整個國慶檔,在大銀幕上出現最多的就是他的臉,無論影片是否賣座,他都是旱澇保收的大赢家。甚至在影片存在争議的情況下,他的表演也無可厚非。畢竟好演員和好電影是兩個獨立的概念,不能簡單地混為一談。

盡管我在國慶節期間欣賞的影片不是苦大就是仇深,在放映廳也享受不到平時包場觀影的淡季福利,但我還是不後悔把那麼多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看電影上。

作為資深影迷,我深切地感受到國産影片越來越接地氣,在質感和内涵上都有顯著的提升,從而更加看好電影的未來。并且通過節日期間影院的人流量明顯增多可以看出,隻要時間富餘,大家還是願意走進影院,欣賞自己喜歡的電影。

記得吳曉波老師曾經說過,要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在我眼裡,電影和書籍就是值得浪費生命的美好事物,既能滿足我的好奇心,又能讓我在忙碌和充滿壓力的狀态下依然能夠享受生活的美好,依然能夠保持對生命的敏感。